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南邻①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注】①杜甫住的浣花草堂不远处的邻居锦里先生,因在南边,称之为“南邻”。:
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从全诗看,诗人的邻居锦里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请做简要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西北有高楼
(古诗十九首)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敌意稀。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这四句诗重在写出歌者地位的不凡。
B.“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两句中,“清商”写出乐曲特点,音调清越;“徘徊”,写出歌者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C.“不惜歌者苦,但伤敌意稀。”中的“知音”指懂得乐曲中意趣的人,引申为了解对方内心抱负的人。
D.这首诗歌所吟咏的是高楼上的弦歌,那激越悲哀动人的乐曲之声,引起了一个楼外人对歌者的同情和知音稀少的感慨。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张庚在《古诗十九首解》中评价这四句诗“但摹写声音,正摹写其人也”。你如何理解?
答: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思
贾 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前两句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有什么作用?
答:
有人评价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说说你的理解。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鹧鸪天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这是作者42岁时因主战而被罢官,被迫开始隐居生活时的作品。
②玉瀣(xiè):美酒。③黄庭:即《黄庭经》,道家的经典著作。
词人在上阕极力叙写的“隐居之初”有哪些特点?请结合诗句说明。
答:
简析全词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
答:

阅读高¥考^资@源*网下面一首元曲,完成下面各题
[双调]蟾宫曲•怀古查德卿1
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2书功在飞熊3。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秋风。
注:①查德卿,生平不详。
②《六韬》:一部兵书,相传为吕尚(姜子牙)所著。
③飞熊:周文王得姜太公的梦兆。
对这首元曲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一个农夫”指的是诸葛亮,它曾躬耕南阳,说他“晦迹南阳”,即隐居南阳。
B.“一个渔翁”指的是吕尚姜太公,他70多岁时,曾在渭水之滨用直钩垂钓,后因周文王礼遇而出仕,佐武王而灭殷。
C.“霸业成空,遗恨无穷”,是全曲的主旨所在,意思是说诸葛亮、吕尚两人辅佐其主成就霸业的愿望统统落空,不能不使他们留下了终生的遗憾。
D.“八阵图”一句是说,诸葛亮创八种阵势及兵力部署的阵图而一举成名;《六韬》这部兵书就使得吕尚功显天下。

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以“蜀道寒云,渭水秋风”为曲煞尾,运用“抒情写意”手法,旨在道出英雄成就的业绩已是过眼云烟,到如今能让人见到的只不过是蜀道上空的片片残云和渭水之滨的飒飒秋风罢了。
B.本曲中的“农夫”、“渔翁”既实指诸葛亮、吕尚二人,也虚指作者在内的有才而受压抑的贤士。
C.这首曲子开头三句,即点明了怀古的对象并加以评价,从而突出了诸葛亮、吕尚出山前的形象和身世。
D.这首曲子先扬后抑,有厌弃功名,向往隐逸之意。

诗词鉴赏(8分)
杂诗三首(其三)
闻道黄龙戍 ,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注释:①黄龙戌:即黄龙,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此指边地。②龙域:在今蒙古境内,这里借指敌方要地。
①.请分析额联中"月"的意象在表达上的作用。(4分)

②.综观全诗,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持怎样的态度。(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