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是指

A.以理性思考社会,反对专制,提倡民主与法制
B.反对教会的封建束缚,主张“因信称义”
C.批判君权神授,提出天赋人权,建立民主共和国
D.批判宗教神学,提倡人性,主张三权分立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鲁迅说,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B.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
C.新旧风俗杂陈 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广泛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含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下列文学作品中,生动体现了这一现象的是:

A.《巴黎圣母院》 B.《百年孤独》
C.《欧也妮·葛朗台》 D.《母亲》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写道:“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每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言论自由是“自然权利” B.言论自由不能逾越法律
C.法律与自由自相矛盾 D.法律至高无上

民国时期,保守知识分子惊恐不安,称新文化运动为“洪水猛兽”“异端邪说”,“功利倡而廉耻丧,科学尊而礼仪亡,以放荡为己任,以攘夺为责任”。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导致人民道德败坏 B.新文化之“自由”实际是放纵私欲
C.新文化运动导致社会动乱不息 D.新文化运动冲击了传统纲常礼教

宋朝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只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种现象得益于:

A.造纸术的改进 B.雕版印刷术的推广
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D.王祯发明木活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