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认为“存天理,灭人欲”是有前提的。他认为吃饭穿衣是天理,但要吃好穿好是人欲。对于妇女守节,他为官之时从未大力提倡过,甚至认为特殊情况下妇女改嫁“似不可拘于大义”。这说明朱熹
| A.认为天理与人欲并行不悖,相辅相成 |
| B.认同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 C.主张人欲与天理冲突时,“存天理,灭人欲” |
| D.承认人们正当欲望,反对笼统地倡导无欲 |
下列何者,不可以代表士人的经世致用思想
| A.“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 |
| B.“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 C.“出而为帝王师,处而为天下万世师” |
| D.“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不包括
| A.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 | B.引发了社会大变革局面的出现 |
| C.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 D.对后来的中国政治和文化影响深远 |
恩格斯说:“十八世纪主要是法国人的世纪”。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 A.法国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影响深远 | B.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并影响世界 |
| C.法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 D.法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 |
为了展示14一17世纪欧洲文明的重大成果,玛丽同学设计了《十日谈》、《蒙娜丽莎》、《哈姆雷特》三张卡片,你认为还应该补充下列哪一张卡片()
| A.《圣经》 | B.《大卫》 | C.《九十五条论纲》 | D.《论法的精神》 |
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不同点在于
| A.反对盲从教会 | B.《圣经》权威至上 | C.信仰即得救 | D.政教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