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引领着“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欧洲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 A.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 B.全面否定罗马天主教 |
| C.提倡理性精神 | D.争取实现普选 |
1937年8月,中共洛川会议提出:“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这一主张提出的直接背景应是
A.中国东北沦陷 ,日军进逼华北 |
B.西安事变爆发,逼蒋抗日成功 |
| C.日本全面侵华,国共趋向合作 | D.敌后战场壮人,中日战略相持 |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经历了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到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转变。这一转变反映出的显著变化有①中国革命的性质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③中共的政治斗争策略④中共的中心任务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918年,孙中山致电新建立的俄国苏维埃政府,“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表明孙中山
| A.已经接受了列宁主义 | B.重视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 |
| C.希望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府 | D.确立了“联俄”政策 |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在《新青年》上指出“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注:指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联系起来。”的文章是
| A.《庶民的胜利》 |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D.《敬告青年》 |
1919年,五四运动中学生火烧了赵家楼后,梁漱溟在《论学生事件》一文中提出:“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做得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因此他坚持“我愿意学生事件僻付法庭办理,愿意检厅去提起公诉,学生生屈尊判服罪。”以下符合梁漱溟观点的是:
| A.学生的行动是爱国的,曹、章罪有应得 |
| B.学生的行动是错误的,曹、章有人身自由 |
| C.学生的行动是犯法的,应该接受法庭的严惩 |
| D.学生的行动在道义上是正确的,在行为上是犯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