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分)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制度创新推动了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1)据材料一,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各有什么表现?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材料二 雅典的民主政治是“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美国民主政治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典型代表,从美国的民主政治可以看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何亚华《以美国民主宪政为例看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美国的民主政治”中怎样看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6分)
材料三 将来的正式总统,虽可继续选举袁世凯,但是政治大权应归内阁;因而内阁必由奉党以国会多数派来组织,才能根椐约法发挥政党的责任内阁制作用,使国家走上民主政治的正轨。
——陈旭麓《宋教仁集》
(3)据材料,指出宋教仁设计的理想政治体制有什么特点?(4分)
材料四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十七条 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十八条 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1954年宪法为防止出现绝对的权力作了哪规定?(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古代欧洲,宗教与世俗君主并立。君主掌握世俗君权,管辖世俗界,教会则在精神世界里掌握教权。……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材料二 存在于血缘的自然经济基础和等级阶级结构之上的中国明代的封建专制制度,就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当作自己的根本任务。
材料三 通过与君权的博弈,贵族们将其外在自由和政治自由和内心自由的贵族精神传统保存了下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左右中国和西方政治状况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代封建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措施。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形态的走向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英国贵族为了追求自由同国王进行了怎样的抗争?
(4)当中西两种不同走向的文明遭遇后,中国受到了怎样的冲击,试概括其政治、经济方面的表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人由于对历史的非常不了解而在产业革命中寻找资本主义的起源。当人们进一步研究这种起源时,这种起源就随着向后推移:它也许同商业和货币一样古老,或者同穷富之间的区别一样古老。大工业制度所特有的东西就是资本用于商品生产以及资本在这种生产过程中的形成本身:这就是资本家阶级的存在,资本家阶级本质上就是工业上的一个阶级。
——(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业革命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民办报刊开始一般是依托于社团或学会,这个时期的舆论基本上还是一种自主性的言论表达,到了后来,很多有明显政治目标的政党直接创办报刊,这时候的报刊舆论就直接服务于宣传的需要了。
…… ……1929年12月29日的(《大公报》)社评《国府当局开放言论之表示》写道:“查党国对于言论界之过去,多少有承袭苏联式或法西斯式理论之趋势,将完全置全国言论界于党部指导管理之下,而绝对统一之。其所谓统一,非仅言论已也,纪事亦然,故其理想的境界,为全国报纸言论一律,纪事亦一律,当局谓黑,则俱黑之,谓白则俱白之,其所是否者是否之,是此种制度下之报纸,其职责乃完全为当局作政策之宣传,不复含自由宣达民隐之意也。”
——唐小兵《清议、舆论与宣传:清末民初的报人与社会》
材料二在国民党统治的情况下,报纸依旧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传递新闻信息的功用,因为国民党并未全面限制报纸获取新闻的渠道,并不特别限制报道新闻的范围,各报自然就可以各显神通找到“新闻”来吸引读者的眼球,较大的报纸也就容易在此基础上形成有特色的新闻分析的言论。而在共产党政权下,报纸被视为阶级斗争的武器,和党用以宣传、教育、组织群众的工具,其传递新闻信息的功能被大大弱化了。且什么信息可以传递,什么信息不可以传递,也有了严格的规定。
——杨奎松《新中国新闻报刊统制机制的形成经过》
材料三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四人帮”掌控的官方媒体淡化悼念活动。2月23日,福建省刘宗利在福州市贴出大字报《“阿斗”的呼声》,历数“四人帮”罪状,震动福州。2月26日,福州大学机械系教师厉海清在福州市东街口贴出《天仙子·葬志》词一首,表达了对林彪、“四人帮”的痛恨。3月9日,贵阳制药厂李洪刚等七名青年工人,在贵阳市贴出《对目前形势和新的任务的几点看法》的大字报。3月11日,福建三明市农机公司赵大中在三明市贴出题为《论扩大共产主义思想宣传——批判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张春桥》的大字报。
——摘编自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
(1)例举两份晚清时期政论性报刊及其依托的政治团体名称,评价材料一中“党国”“过去”的新闻政策?
(2)指出材料二中“共产党政权”的新闻政策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报刊业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
(3)指出材料三中“大字报”出现的背景,评价“大字报”这种传播媒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那些大声地宣布他们已“一劳永逸地铲除那个疯狂的竞争制度”的劳工领袖们,正是在宣布个人自由的毁灭。要么是由非人为的市场纪律控制的那种秩序,要么是由少数个别的人的意志指导的那种秩序,两者之间只能任择其一,除此之外,是没有其它可能的。那些一定要摧毁前者的人,在有意无意之间助长了后者的建立。在那种新秩序里,即使有些人或许会吃得好些,每个人无疑会穿得整齐些,但大多数英国工人到头来会不会因为其领袖中的知识分子奉送给他们一个危及他们个人自由的社会主义学说而感激他们,这是值得怀疑的。
——(英)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1944年)
材料二 世界各国资本家梦想在苏联恢复资本主义的最后一点希望——“神圣的私有制原则”正在破灭,正在化为泡影。被他们看作资本主义滋养料的农民正在大批地离开被颂扬的“私有制”旗帜而走上集体制的轨道,走上社会主义的轨道。…… ……斯大林同志说:“现在,集体农庄庄员要成为生活富裕的人,只需要一件事情,就是在集体农庄里诚实地工作,正确地使用拖拉机和机器,正确地使用耕畜,正确地耕种土地,爱护集体农庄的财产。”
——(苏)《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材料三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的新经济体制。而建立新经济体制的关键,是要正确认识计划和市场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是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更加重视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简本)
(1)材料一发表时英国经济政策正在酝酿哪一变化?评价变化后的政策?
(2)材料二中“私有制”破灭的方式是什么?分析其影响。
(3)材料三中建立“新经济体制”的目标何时提出?评析经济体制中计划与市场的合理关系。
国家政治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观察下面三幅图
材料三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材料四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民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他还表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1)据材料一,说明“天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4分)
(2)说明每一幅图反映的当时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5分)
(3)在完成“独立”任务后,新中国制定了哪些新型的政治制度来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的?(3分)
(4)温总理的报告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哪些特征?其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