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进一步冲破了传统“华夷之辨”的保守观点。下列材料可以体现“中体西用”这一进步思想的是( )
A.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B.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 |
C.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
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
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据此推断班固认为
A.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 | B.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 |
C.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 | D.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 |
《礼记》载: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这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
A.军功 | B.门第 |
C.品德 | D.才学 |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这一论述说明西周时期
A.宗法制度开始遭到破坏 |
B.分封制度以宗法关系为基础 |
C.分封制度凸显中央集权 |
D.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
中国在下列哪些国际组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联合国 | B.欧盟 |
C.亚太经合组织 | D.上海合作组织 |
当今世界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它的确立最终取决于各国综合国力。“综合国力”包括
A.政局稳定程度 | B.经济实力 |
C.科学技术 | D.军事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