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
| A.中体西用的倡导者 |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
| 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 D.实业救国的践行者 |
战国时期赵国人慎到说:“治水者茨(茨,指积土填满)防决塞,虽在夷貊(mò,古代称东北方的少数民族),相似如一。学之于水,不学之于禹也。”他的这一论述实际上是()
| A.总结了战国的水利成就 |
| B.主张依时治世,反对因循守旧 |
| C.揭示了民族融合的事实 |
| D.主张施行仁政,反对任人唯亲 |
下列关于罗马法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①罗马法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②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社会矛盾
③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④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被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武器。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十二铜表法》规定:“夜间行窃,如当场被杀,应视为合法”这反映的实质是( )
| A.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 |
| B.罗马法强调轻罪重判 |
| C.罗马法重视道德修养 |
| D.罗马法蔑视生命权利 |
“这一法律适用的对象是罗马人与外国人,它所调节的不再是一个共同血缘团体的 关系,而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 这一法律指的是 ()
| A.《十二铜表法》 |
| B.公民法 |
| C.习惯法 |
| D.万民法 |
罗马共和国早期,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罗马成文法诞生,其标志为()
| A.习惯法的废除 | B.《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
| C.公民法的制定 | D.《民法大全》的编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