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西南联大的闻一多
①闻一多在联大中文系讲楚辞、古代神话和唐诗三门课,立论新颖,考证严密,深受学生欢迎。他的古代神话课,图文并茂,用整张的毛边纸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因此,不单是联大中文系、文学院的学生争着听这门课,就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学生也赶来听。
②闻一多是一位浪漫的诗人,他会把讲课变成一个充满诗意的过程,所以他把上午的课换到了晚上。七点多钟,电灯已经亮了,闻一多穿着深色长衫,抱着几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稿抄本,昂然走进教室。学生们起立致敬又坐下之后,闻一多也坐下了;但并不马上开讲,却慢条斯理地掏出纸烟匣,打开来对着学生和蔼地一笑:“哪位吸?”学生们笑了,自然不会有谁真的接受这绅士风味的礼让。于是,闻一多自己点了一支,长长的吐出一口烟雾后,用非常舒缓的声腔念道:“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之后才开始讲课,有时讲得兴致盎然,闻一多会把时间延长下去,直到月光洒满校园的时候,才带着清凉的露水回到他的新南院住宅。
③闻一多讲唐诗是联大叫座的课。他原来就是诗人,对唐诗的理解,其见解和感受有别于其他学者。闻一多最赞赏五言绝句,认为五言绝句是唐诗中的精品,二十个字就是二十个仙人,容不得一个滥竽充数。汪曾祺说:“能够像闻一多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因为闻先生既是诗人,又是画家,而且对西方美术十分了解,因此能将诗与画联系起来讲解,给学生开辟了一个新境界。”他讲唐诗,不蹈袭前人一语。将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一起讲,特别讲到“点画派”。中国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讲唐诗的,闻一多当为第一人。
④闻一多特别欣赏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他的《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曾把这首诗评价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首诗有浓厚的唯美倾向,却带有几分人生幻灭、虚无颓唐的意味。何兆武评价说:“闻先生的思想主潮早年和晚年是一以贯之的,本质上还是个诗人,对美有特别的感受,而且从始到终是一包热情,一生未曾改变过。”
⑤唐诗中有这样空灵唯美的诗意,有人生幻灭的虚无感,更重要的是,唐诗中的人间疾苦更能引起闻一多的感触。闻一多经常跟学生说起这样的事情,说完以后就讲唐诗,讲杜甫的三吏三别,他愤怒地说:“为什么隔了一千多年了中国的事还是这样悲惨,比那时候还不如?”学生还因此有这样一个作业“给蒋委员长的一封公开信”,令他们记忆深刻。
⑥抗战期间,看到国家糟糕到这步田地,闻一多如坐针毡,他在给学生臧克家的信中写道:“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却没有能力炸开那禁锢我的壳,放射出光和热来。”以1943年为时间标记,闻一多走出书斋,从一个学者变成了一个激情喷发的民主斗士,在许多公开场合作“狮子吼”。
⑦1946年西南联大开始分批北上,为了工作需要,他坚决留在昆明。在白色恐怖下,1946年7月11日,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惨遭暗杀,闻一多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置生死于度外。7月15日,他义无反顾地前往参加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面对国民党特务,他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悲愤地表示为了民族“要像李先生一样,前足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坚定决心。追悼会后,又出席了民盟在《民主周刊》社为李公朴被暗杀事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当天下午在回家途中即遭到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不满48周岁。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闻一多的课堂氛围富有诗意,为了创造意境,他可以把时间改到晚上,映着灯光和月光给学生讲。课堂上的闻一多很有名士风度。 |
B.闻一多将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一起讲,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讲诗歌的,闻一多当为第一人。 |
C.闻一多特别欣赏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认为这首诗带有几分人生幻灭、虚无颓唐的意味。 |
D.闻一多也是美术家,他不仅善于鉴赏中外各种风格的画作,而且能将绘画意境和诗歌意境融为一体。 |
E.闻一多写:“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却没有能力炸开那禁锢我的壳,放射出光和热来。”这句话是在痛苦自己没有迸发出激情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第四段末引用何兆武的评价:“闻先生的思想主潮早年和晚年是一以贯之的,本质上还是个诗人,对美有特别的感受,而且从始到终是一包热情,一生未曾改变过。”你怎样理这句话的含义?
从本文来看,闻一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分点陈述。
关于闻一多的牺牲,有人十分敬佩,有人十分惋惜。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阐明自己的看法。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小题(选择题每题3分,翻译每题4分,共20分)。
甲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逍遥游》)
乙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选自《渔父》)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善:擅长 |
B.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待:依赖 |
C.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弹:拍打 |
D.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既:已经 |
下列各组划线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何故至于斯 |
B.而宋荣子犹然笑之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
C.彼且奚适也彼且恶乎待哉 |
D.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自令放为?
A.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
B.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
C.此小大之辩也。 |
D.以为莫己若也。 |
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认为像宋荣子和列子这样的人之所以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是因为他们没有做到“无己”。 |
B.渔父和屈原的价值冲突体现为面对浊世是坚持理想还是顺势变通。 |
C.逍遥游的状态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但却是一种至高的精神境界。 |
D.《渔父》中的“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与《逍遥游》中的“圣人无己”有异曲同工之妙。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译文:
(2)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8分 )
渐行渐远的自行车
杨树荫
(1)清晨,太阳正在升起。
(2)整洁的街道,幽雅宁静。粗壮的梧桐树,枝叶茂密,偶尔一阵凉风,让人神清气爽。
(3)里弄,小巷,胡同口,一辆一辆的自行车,响着清脆的铃声,鱼贯而出,在宽阔的大街上,汇聚成浩荡的车流,来来往往,时有分流,又不断地合流。
(4)城市苏醒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5)这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中国各处都能见到的城市图景。只是这幅图景,已恍惚成了遥远的过去。如今的街道,早已是另一番景象。
(6)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自行车进入寻常百姓家。上海产的“永久“牌、“凤凰”牌自行车,天津产的“飞鸽”牌自行车,轻盈简洁,是浩浩荡荡的自行车王国里的主力军,中国人踏着自行车开始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7)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在中国竟有着长久不变的形态。首先是价格不变,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凭票供应,到八九十年代的随处可买、随时能买,自行车的价格始终在100多元一辆,普通的工薪阶层买得起;其次,外形也不变,它的构造始终是一个车身、两只轮子,“操纵在两足之间”,只要凭着自己的力气,便能轮转车行。
(8)自行车以自己的朴素、朴实,遍布城乡,中国人离不开自行车,自行车也一无所求地任人使用。车轮滚滚,竟然滚出了一个自行车文化。
(9)自行车不疾不徐,正是其奥妙所在。疾者,即与凶险同行,一旦失控,便会头破血流;徐者,即无法行进,也会车弯人倒。不疾不徐,循势而进,这是自行车的前进方式,其实也是做人的前进方式。世间之事,快不得,慢不得,不疾不徐之为上。
(10)自行车唯力而行,这又是其魅力所在。自行车的速度是人踩踏出来的,脚踏轮转,一分脚劲方有一分速度。人踏着车,争到了速度,却也造就了人的体能与毅力。物质社会,既要借助物质,又要唯力而行,尽力而为,此是人在物质世界的存亡之道。
(11)自行车谦卑处世,这更是它的品德所在。它不横冲直撞,不强凶霸道;无论大路、小路、田间的路,只要有路,它都能依路而行;它卑微而立,在大千世界,只需微薄的一席之地;它供人役使,却无所索求;它给人方便,却不污染人间;它简洁朴实,没有贫富的差距,让骑车人心态平和。
(12)自行车是人们漫长岁月的坚守者,艰难行程的助推器,它陪伴中国人缓慢却不停顿地从贫困通往富裕,直到汽车进入普通人家。而今,自行车竟然淡出了中国人的视野,渐渐地远去。
(13)中国人已经不会安于自行车的速度,也不看重自行车的价值。汽车成为社会的新贵、新宠,铺天盖地,不可一世,并且很快取得了自行车从未享有过的地位:一条一条道路由它驰骋,一片一片空间由它占有。飞驶而来、绝尘而去的汽车,根本不会把自行车放在眼里。
(14)高速的公路,疾驰的汽车,凡是路,都被汽车所占。汽车又堵住了路,路堵、车堵、人心也堵。一心求快的中国人又不安于汽车的速度,磁悬浮速度、高铁速度,接连问世,震撼人心。中国人只想快,甚至想飞腾起来,总想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15)自行车,已然是交通工具中的弱者,它不断地被边缘、被贬值。一个视速度为强势的时代,自行车的命运可想而知。
(16)在技术进步的时代,我们不必为传统器具的衰落而悲哀,万物优胜劣汰,自有其客观的规律。与汽车相比,自行车的速度自然落后了许多。然而人世间,并非越快越好,倘若物质飞速地发展,而人的灵魂跟不上,岂不险乎?倘若人的灵魂、人的生命就得慢慢地行进,如此的快速,岂不悲乎?
(17)其实,世上并非都在追求速度,丹麦、挪威诸国,人均收入和现代化水平都居世界之前,可谓十足的富裕国家,却照例是自行车不少于汽车,也不弱于汽车。宽广的大街上,有专设的通道让自行车自由而行,还有专门的交通法规保护自行车。人们依旧喜爱自行车,依旧每天踏着自行车上下班,包括部长、市长和白领阶层。自行车不仅让他们骑出了一个洁净的天地,也骑出了一个体魄强健的民族。
(18)然而,我们已经上了快速的轨道,人们崇尚快,追求快,一切都想快,再也慢不下来了。
(19)渐渐远去的自行车,留下的只是遥远的记忆。
(《浙江日报》2011年12月9日,有删改)结合全文,说说文章(1)~(4)段的作用。
文章第8段写到“车轮滚滚,竟然滚出了一个自行车文化”,请联系全文概括“自行车文化”的主要内涵。
请你选择角度,赏析文章第13段画线的句子。
请根据文意,说说“渐行渐远的自行车”引发了你那些思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伴随着势不可挡的能耗增长,再加上全社会对环保、节约和生态建设的迫切要求,绿色存储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成为必然的选择。不断增长的存储能耗问题,只能通过创新的绿色存储技术才能有效解决。
绿色存储是指从环保节能的角度出发,用来设计生产能效更佳的存储产品、降低数据存储设备的功耗、提高存储设备性能的技术。绿色存储技术的核心是设计运行温度更低的处理器和更有效率的系统,生产更低能耗的存储系统或组件,降低产品所产生的电子碳化合物。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所有网络存储技术的能源效率,用最少的存储容量来满足业务的需求,从而消耗最低的能源。以绿色理念为指导的存储系统最终是存储容量、性能、能耗三者的平衡。
绿色存储是一个系统设计方案,贯穿于整个存储设计过程。包括存储系统的外部环境、存储架构、存储产品、存储技术、文件系统和软件配置等多方面的因素。绿色存储技术更是包磁盘和磁带系统设计制造、服务器连接、网络架构、文件服务和存储应用软件、重复数据删除、自动精简配置和基于磁带的备份等各个方面的存储技术。目前,常用的绿色存储技术主要包括存储虚拟化、网络架构优化技术以及存储分层化管理等。
如今节能环保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许多组织和个人都在为绿色环保不断努力和无私奉献。关于绿色存储技术的研究正成为整个信息通信领域内的一个研究热点。各国政府纷纷牵头推动,厂商和研究机构也积极响应。从2006年开始,在每年的全球存储行业的盛会SNW(storage Network World)大会上,绿色存储技术都是最大的热点。在2007年,SNW大会更是倡议成立了以促进能源效率以及厂商间的技术交流,以便更大程度地降低因为数据存储带来的环境影响为目的的“绿色存储促进组织",其成员囊括戴尔、惠普、lBM、微软、Sun等业界主流厂商。他们相继推出了包括存储硬件和存储软件在内的节能、环保型的存储解决方案,用绿色存储构建绿色数据资源中心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必须和必然。
当然,绿色存储不仅仅是IT产品供应商的责任,也是终端用户的责任,每一个用户都应该意识到自己既是绿色存储的驱动者又是绿色存储的实践者,有责任有义务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作贡献。在能源危机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以及在日益高涨的节能减排和环保至上的呼声下,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对节能减排和环保的研究。绿色存储已是大势所趋。创新的绿色存储技术,将有效帮助我们节省开支和降低能耗,提高管理效率,承载海量数据。下列对“绿色存储’’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它的用途在于立足环保节能,设计生产能效更佳的存储产品、降低数据存储设备的功耗、提高存储设备性能。 |
B.就目前而言,常用的绿色存储技术主要包括存储虚拟化、网络架构优化技术以及存储分层化管理等。 |
C.绿色存储是一个包括存储系统的存储架构、存储产品、存储技术及文件系统和软件配置等因素的设计方案。 |
D.提高网络存储技术的能源效率,以最少的存储容量满足业务需求,消耗最低的能源是绿色存储的最终目的。 |
下列表述与原文表述相同的一项是()
A.势不可挡的能耗增长、能源危机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以及日益高涨的节能减排和环保至上的呼声,使绿色存储成为必然的选择。 |
B.设计运行温度更低的处理器和更有效率的系统,生产更低能耗的存储软件,降低产品产生的电子碳化合物是绿色存储技术的核心。 |
C.有关绿色存储技术的研究正成为整个信息通信领域内的一个研究热点,绿色存储技术是每年全球存储行业盛会SNW的最大热点。 |
D.数据存储带来的环境影响,降低了能源效率,滞后了厂商间的技术交流,“绿色存储促进组织”就是为改变这一现状而成立的。 |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绿色存储将重点研究存储容量,存储容量越大越好。 |
B.绿色存储是大势所趋,我国绿色存储如果滞后,IT产品供应商应负主要责任。 |
C.简言之,在环保理念下的低碳化、高利用率的存储就是文中所述的绿色存储。 |
D.使用了绿色存储技术的新一代电脑将价廉物美、省电省能、体积小而内存大。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手机
羊肠子似的山道上,一辆长途客车蛇样地爬来绕去。远远望去,倒像一只蜗牛在蠕动。
这是一辆从省城开往乡下的客车,车内座无虚席。乘客当中,有不少人在“玩弄”着各自手中的手机:一个把头发染成一缕黄一缕红的小伙子捧着手机在认真地打游戏;一个红光满面大腹便便怀里抱着公文包的秃顶男人把手机贴在耳边,颐指气使地说“办公室吗?……”;一个西装革履一只手上戴着两个金光闪闪戒指的中年汉子对着手机吆喝,说“老大……”;一个抱着书包的中学生在用手机播放流行音乐,听得出正在播放的是周华健的《真心英雄》:“……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但愿人间处处都有爱的影踪……”
他们的脸上或幸福或甜蜜或陶醉或灿烂。
车厢最后面的角落里蜷曲着一个乡下汉子,大约三十岁左右,他蓬头垢面胡子拉碴的,身边塞着一个饱满的蛇皮袋。他是在城里打工今天回家的。他伸着脖子羡慕地看看这个的手机,瞧瞧那个的手机,偶尔咽一下口水。他的上衣口袋里也有一只手机,那是他在城里刚刚买来的。看到大家都在纷纷打电话,他忍不住掏出手机打起来:“梅花吗?我在回家的车上。嘿嘿,没事,我不是想你们吗?我天黑就到家了……”他的声音不大,生怕大家听见似的。
当客车吭哧着爬到半山腰时,车厢里有了骚动。有两个流里流气的小青年把一个小姑娘挤到窗边,动手动脚地猥亵她,一个黑胡子青年去拽小姑娘的衣 服……小姑娘发出惊恐的尖叫,她一边挣扎一边用求救的目光望着周围的乘客。遗憾的是,周围的乘客都闭上眼睛睡着了,那些打手机的乘客不知什么时侯悄悄地关了手机也闭上了眼睛。
这时,只见那个乡下汉子迅速站起来:“住手!你们干啥?”那两个流氓吓了一跳,当看清管闲事的人是谁时,不约而同地冷笑了一下,旋即放过小姑娘朝车厢后面走去。黑胡青年阴着脸,也不说话,走到跟前,从腰里摸出一把匕首猛地扎向乡下汉子的肚子……
看到血流如注的乡下汉子,车上的其他乘客被激怒了,纷纷从座位上站起来出手相救。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把两个流氓给捆绑起来。这当中,有人再次拨打了110,还有人拨打了120。
110把两个歹徒带走了!120把乡下汉子拉走了!
乡下汉子失血过多,最终没抢救过来。尽管车上的乘客都跟随到了医院,但没人知道乡下汉子的情况,不知道他姓甚名谁,不知道他家住哪里。警察从他的血衣里掏出了手机,准备从里面调取号码和他的亲属联系。当擦拭去手机上的斑斑血迹,在场的人都愣怔住了,因为这是一只玩具手机!
那只玩具手机是乡下汉子给他三岁的孩子买的。这是后来人们才知道的。
(选自《小小说选刊》,作者:侯发山)小说描写了车上不同人打手机的情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乡下汉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有人把小说的结尾改成:“警察便从他的血衣里掏出手机,手机上的血滴下来,滴成一个惊叹号!”你喜欢哪个结尾?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以车上不少乘客“玩弄”手机的描写,来表现时尚生活的普及,突出时代科技的巨大进步,同时为下文乘客报案这一情节埋下伏笔。 |
B.乡下汉子手里的手机比不上别人手里的漂亮、精致,于是他心里满是不平和羡慕,不时的咽口水,这体现了乡下汉子的普通与朴实。 |
C.两个流里流气的小青年当着众人猥亵一个小姑娘,这种现象折射出我们当今社会极不文明的一面,而乘客起初的表现说明他们的害怕麻烦和报复。 |
D.乡下汉子敢于制止小青年的流氓行径,并与流氓展开搏斗,与其身份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其英雄壮举的伟大,值得讴歌。 |
E.乘客不仅出手救助血流如注的汉子,而且还用手机联系110和120,这一细节与前文乘客玩弄手机照应;乘客陪他一起进了医院,说明这些人敢于担当。
梁启超面面观
梁启超很欣赏孔子所说的“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并以此自励,大智、大仁、大勇的梁启超为后人铭记。
在近现代学术史上,梁启超的成就和影响都非常大。他留下了1400多万字的著述,在33年著述生涯中平均每年要写40多万字,他撰写《陶渊明年谱》三日而成,他用一昼夜完成《戴东原先生传》,他最有名的著作《清代学术概论》,本是为别人作序,结果一发而不可收,用15天写成一本6万字的著作……而这一切都是在他自戊戌以后的政治运动无不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的!梁启超的治学领域及其广泛,他的著作涉及哲学、史学、文学、图书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在学术研究上,他不动手则已,一动手便有极大的格局放在那里,不管能否成功。他喜于将某一件事物、某一国学术做一个通盘的打算,进行大规模的研究,永不肯安于小就,做一种狭窄专门的精密工作。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把敢于进取冒险作为新国民应具备的品德之一,他一生至少有三次冒险,尤以1916年只身劝广东都督龙济光反袁护国最为惊险——此前梁启超好友汤觉顿前往劝说摇摆不定的龙济光时,竞被龙济光的部下开枪打死。梁启超强压悲愤,冒险出马,与龙济光苦口婆心地谈了十几个钟头,龙济光当时表示心悦诚服,随后龙济光把他手下的军官聚集起来给梁启超开欢迎会,这帮军官个个拖枪带刀,一开始还客客气气,酒过三巡,凶相毕露。梁启超一看耐心说服已无可能,索性豁出去了,对龙济光吼道:“我单人独马,手无寸铁,跑到你千军万马里头,我本来不打算带命回去。我一来为中华民国前途求你们帮忙,二来也因为我是广东人,不愿意广东糜烂,所以我拼着一条命来换广州城里几十万人的安宁,来争全国四万人的人格。既已到这里,自然是随你们的便,要怎样就怎样!”梁启超滔滔不绝地演说一个多钟头,声音之大就像打雷,一面说一面不停地拍桌子,把桌子上的玻璃杯震得叮当作响,一时举座皆惊,左右皆靡。梁启超这一吼,不仅救了自己一命,也逼着龙济光宣布独立。
梁启超一生经历过多次大风大浪,但他成不了一个老练的政治家,这与当时的政局有关,也是他的性格使然。他特别看重趣味,曾说:“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底?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底’,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严格的可以说没有一件不失败——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头感觉趣味,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梁启超的学问涉及面广,就是因为他兴趣特别广泛。他曾对子女说:“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广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我每历苦难时候,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
梁启超一生多变,世所共知。他的多变颇遭时人及后人的诟病。有人认为他一生所为学问除文学外都无大价值,不过于初学者有启迪之用,为他学问不能精深而感到惋惜;有人说他政治上“反复无常”——与康有为始合终分,与孙中山合作又对抗,对袁世凯先拥后反。梁启超晚年对自己的学生说,他是有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的,决不是望风转舵、随风而飘的投机者。郑振铎认为,梁启超最伟大之处,最足以表示他的光明磊落的人格处便是他的“善变”,他的“屡变”。他的变不过是变化的方法而已,他的宗旨、他的目的并未变,那就是爱国。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用了多种手法刻画梁启超形象,既有侧面描写,又有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从多个侧面生动再现了梁启超的风貌。 |
B.汤觉顿劝龙济光反袁护国,却被龙济光部下枪杀,在这种情况下,梁启超仍只身赴虎穴,这一行动不仅体现出他的大勇,也体现出他的大仁。 |
C.在学术研究上,梁启超不管能否成功,都乐于创立大格局,着力于大规模的研究,而不肯安于在一种狭窄专门的精密工作中有小成就。 |
D.梁启超因多变而学问不能精深,郑振铎虽然为此感到惋惜,但又认为“善变”“屡变”是梁启超光明磊落人格的体现,变的是方法,爱国宗旨始终未变。 |
E.梁启超自戊戌以后的政治运动无不参与,但他始终成不了一个老练的政治家,这固然与他的性格有关。但更是当时的政局使然。梁启超的“大智”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文中多处引用了梁启超的话,有什么好处?
梁启超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这种生活”指什么?你是怎样看待“这种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