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共8分)
菩萨蛮(宋·魏夫人)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絮飞,离人犹未归。在文学史上,南宋叶绍翁《游园不值》中“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境被后世所激赏,殊不知叶诗正是化用了比自己早近一个世纪的魏夫人的“出墙红杏花”。其实,本词所写之景历来便为人所称道,请就上片简要分析其艺术手法。
答:
词的下片于写景之中着力于叙事抒情,试分析下片人物形象及其情感。
答: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广惠寺
黄庭坚
鸦啼残照下层城,僧舍初寒夜气清。
风乱竹枝垂地影,霜乾桐叶落阶声。
不遑将母伤今日,无以为家笑此生。
都下苦无书信到,数行归雁月边横。
(1)本诗首、颔两联同为写景,但侧重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
(2)尾联是诗人的言情之语,请分析诗人是如何言情的。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虞美人
周邦彦
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天寒山色有无中,野外一声钟起、送孤篷。
添衣策马寻亭堠,愁抱惟宜酒。菰蒲睡鸭占陂塘,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
(1)词的上阕在写景上有怎样的特点?
(2)下阕写到菰蒲睡鸭,说说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关河令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1)上阙是如何表现“凄冷”的?
(2)全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8~9题。
山 行 即 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释:①蘋:一种水草。②chéng,酒醒后的困惫状态。
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最后两句的修辞手法。
9.诗题为“山行”,诗中却没有一个“行”字,是否切题?请谈谈你的看法。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唯有落花知!
注释:①池馆:周围有水池的屋子。②沈郎:即多病的诗人沈约,这里指词人自己。
联系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开头两句的表现手法。
词人在下阕表现了怎样的心境?(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