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与安全事故处理错误的是
A.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距离管口约三分之一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 |
B.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到浓硫酸中 |
C.把玻璃管插入橡胶塞孔时,用厚布护手,紧握用水湿润的玻璃管插入端,缓慢旋进塞孔中 |
D.实验时不慎打破温度计水银球,用滴管将水银吸出放入水封的小瓶中,残破的温度计插入装有硫粉的广口瓶中 |
工业制取硫酸是一个连续的生产过程。今测得进入接触室时混合气体(396 K、40000 kPa,主要成分为SO2、O2、N2)的流量为1.0 m3/s,从接触室导出气体(792 K、40000 kPa)的流量为1.8 m3 /s。据此,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SO2的催化氧化反应是吸热反应 |
B.SO2的转化率一定为20% |
C.导出气体中SO3所占的体积分数为2 / 9 |
D.单位时间内进入接触室的气体与从接触室导出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9∶10 |
如图所示,甲容器容积不变,乙容器有可移动活塞。甲中充入3mol A和2 mol B,乙中充入2 mol C和2 mol D,发生反应:3A (g) + 2B(s)C(g) +D(g);△H>0。在相同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活塞移动到4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后,容器内压强:p甲 >p乙
B.平衡后,若向乙中再加入B物质,活塞向右移动
C.同时升高相同温度,达到新平衡时,甲中A物质的速率等于乙中A物质的速率
D.平衡后,若将活塞移动至6处,乙中c(A),c(D)均减小
下列有关农业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或解释属于正确的是()
A.铵态氮肥和草木灰(含K2CO3)能混合施用 |
B.化肥和农家肥(如绿肥)不可混合施用 |
C.“盐碱地”中有Na2CO3通过加石膏使之生成碳酸钙,这样根据平衡移动原理,随着c(CO32—)浓度的降低,“盐碱地”的碱性降低 |
D.复合肥(如磷酸氢二铵)和生石灰能一起施用 |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 Fe2O3(s) + 3CO(g) =" 2Fe(s)" + 3CO2(g)△H= -25kJ·mol-1
② 3Fe2O3(s) + CO(g) = 2Fe3O4(s) + CO2(g)△H=" -" 47kJ·mol-1
则下列关于Fe3O4(s)被CO还原成Fe(s)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中正确的是( )
A.Fe3O4 + 4CO =" 3Fe" + 4CO2△H= -14kJ·mol-1 |
B.Fe3O4(s) + 4CO(g) =" 3Fe(s)" + 4CO2(g)△H= -22kJ·mol-1 |
C.Fe3O4(s) + 4CO(g) =" 3Fe(s)" + 4CO2(g)△H= +14kJ·mol-1 |
D.Fe3O4(s) + 4CO(g) =" 3Fe(s)" + 4CO2(g)△H= -14kJ·mol-1 |
现有常温下的四种溶液(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 |
② |
③ |
④ |
|
溶液 |
氨水 |
氢氧化钠溶液 |
醋酸 |
硫酸 |
pH |
11 |
11 |
3 |
3 |
A.在①、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氯化铵晶体后,①的pH减小,②的pH不变
B.V1L④与V2L②溶液混合后,若混合后溶液pH=4,则V1:V2=9:11
C.分别加水稀释10倍、四种溶液的pH:①>②>③>④
D.将①、④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 (NH4+)>c(SO42-)>c(OH-)>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