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扫墓祭祖、慎终追远是清明的核心。随着“低碳”理念深入人心,2014年清明节除了传统的祭祀方式外,网络祭扫、时空信箱、乐曲祭祀、鲜花祭祀等低碳又环保的祭奠方式正在逐渐兴起,而且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低碳祭祀日渐成为清明祭祀的新风尚。以前临近清明,纸灰漫天飞舞,满院子都是,现在这种现象明显减少了。今年的祭扫形式向着文明、低碳的方式转变。祭祀用品少了花圈、别墅,取而代之的是鲜花、水果。越来越多的人借助互联网,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搬”到电脑上,随时随地祭奠先人。新的祭扫方式会在形式上对清明节形成冲击,但不管形式怎么变,人们的内心深处还是遵从“慎终怀远”的情感。
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是建立在农耕经济文化基础上的,随着国家的发展,赋予传统节日更为丰富的文化新内涵,传统民俗只有真正和时代贴近,植根于现代人的生活才能获得延续和发扬。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绿色、低碳祭祀是怎样日渐成为新风尚的。
材料一:2009年笔记本电脑市场分析报告指出,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已进入低价时代,对于笔记本电脑,许多人过去“只在梦中想”,而今可以“信手抱回家”。与此同时,笔记本电脑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继联想接连推出三款低价超值笔记本电脑后,神州、海尔、戴尔、惠普等也在市场上打出了低价。
材料二:几家欢喜几家愁,笔记本电脑的普及,一方面是笔记本的配套产品,如打印机、U盘等市场非常炽热,另一方面,传统的台式电脑却一片萧条,很多台式电脑商纷纷改卖笔记本电脑。
(1)笔记本电脑价格进入低价时代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笔记本电脑的普及让打印机畅销,却让台式电脑陷入危机?
材料一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的上涨。通货膨胀的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在世界经济局势复杂、国内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的情况下,国家统计局发布的5月份国民经济数据为我们观察中国目前是否出现高通胀提供了依据。
材料二 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的相关数据。(见下表)
注:2010年全年宏观调控预期目标物价增幅控制在3%左右。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目前是否出现了通货膨胀现象,并说明判断依据。
(2)针对材料二中的现象分析国家如何才能降低恩格尔系数,扩大内需?
某乡农民拉了一车西瓜准备去县城卖,途中碰到一伙歹徒拦路抢劫,一车西瓜被劫走了。无奈中,刘某和他的儿子跑到派出所报案。听了案情,值班民警说:“现在已经下班了。再说,一车西瓜也不值多少钱,这事我们管不了。”然后扬长而去。
(1)面对派出所值班民警的行为,刘某应该怎么办?请从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渠道进行分析。
(2)如果刘某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而四处张贴派出所的大字报,这种方式对吗?公民应如何行使手中的监督权?
走出金融危机,创造新奇迹。2010年3月3日两会的召开吸引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国内外机者的眼球。以下是某记者与北京一市民的对话:
记者:两会召开了,你关心两会吗?
市民:当然关心啊!在新的一年里,大家都想知道今年国家会做出什么举措,解决人民的就业问题、生活问题。
记者:对这些问题你肯定有自己的很多想法和希望。你会如何把自己的想法和希望向两会传达。
市民:……
(1)请你运用民主决策的有关知识帮这位市民回答记者最后的问题。
(2)两会期间,许多网民纷纷在网上出谋划策。网民们的积极献言,这对两会决策有何意义?
2011年5月24日至25日,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中美双方围绕“确保持续发展、互利共赢的中美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这一主题,就“促进强劲的经济复苏和更加持续、平衡的经济增长”、“促进互利共赢的贸易和投资”、“金融市场稳定和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4个议题展开了讨论,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中美双方认为,互利共赢、密不可分的中美经济关系不仅推动了两国经济的发展、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福祉,也为世界经济的强劲、平衡和可持续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
(1)结合材料,分析中美两国“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的政治生活依据。
(2)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世界经济的强劲、平衡和可持续增长”应作出怎样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