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正北,O点太阳高度为20°。据此完成15~17题。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可能是
A.20°N | B.0° | C.10°S | D.20°S |
当北京时间为15点时,旗杆的影子朝向
A.正南 | B.正北 | C.东北 | D.东南 |
图示季节,下列说法中可信的是
A.地中海沿岸地区的天气特点是温和多雨 |
B.我国华北地区农民正准备收割小麦 |
C.澳大利亚农民正忙于给牧羊配种和剪羊毛活动 |
D.我国从中东返回的石油运输船在北印度洋航行中顺风顺水 |
读“某日某时海平面天气形势图”(图4),据此完成12~14题。图中此时长春可能出现的天气是
A.晴朗 | B.降雨 |
C.降雪 | D.以偏北风为主 |
下列城市中,月平均气温和相应月降水量符合图4所示季节的是
A.孟买——28℃,6 mm |
B.旧金山——14℃,51 mm |
C.巴黎——3℃,35 mm |
D.莫斯科——20℃,75 mm |
长江中下游地区未来天气变化最可能是
A.气温下降 | B.气压降低 |
C.气温升高 | D.阴雨绵绵 |
读某大洋某季节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图3),据此完成 10~11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图示季节印度半岛为旱季 |
B.图中寒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 |
C.①附近沿海可能形成渔场 |
D.图示季节马六甲海峡海水由东南向西北流 |
②海区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
A.东北信风 | B.盛行西风 |
C.西南季风 | D.东南信风 |
读中国某区域图(图2),据此完成7~9题。关于a、b河之间分水岭的南北两侧地区自然地理环境
的描述正确的是
A.北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山麓植被为温带草原 |
B.南侧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山麓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C.北侧a河流有结冰期,南侧b河流无结冰期 |
D.北侧平原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南侧平原粮食作物 |
以冬小麦为主关于图中甲处和乙处河谷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处内力作用表现为岩块下陷,外力作用表现为流水沉积
②甲处内力作用表现为断层,外力作用表现为流水侵蚀
③乙处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上升,外力作用表现为流水侵蚀
④乙处内力作用表现为断层,外力作用表现为流水沉积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关于图中a、b河所在地区的生态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A.a河所在平原由于过度垦荒,荒漠化严重 |
B.b河所在平原由于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 |
C.a河所在地区由于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
D.b河所在地区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严重 |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此次地震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冷却系统失灵,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据世界核能协会统计,全世界共有443座核电站正在运行,总装机容量近3.69亿千瓦,美国、法国、日本位居前三位。据此完成4~6题。关于核电开发评价的论述,正确的是
①核能发电的优点是:原料运输量小,发电量大,地区适应性强
②核能是清洁能源,无废弃物污染,市场前景广
③核电开发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要求高,但核电站建成后,发电效益大,积累多
④在临海地区布局,对于核废料和冷却水的处理十分便利,几乎无隐患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针对日本核电事故给我们带来的启示,表述正确的是
A.沿海地区应严禁建核电站 |
B.要加强日常检查,强化管理,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
C.核电站建设应远离地震带,一经发生事故,立刻深埋废止 |
D.核电站周围应建设大型的防波堤,建设沿海防护林带,防止海啸、风暴潮对其破坏 |
关于世界核电站迅速发展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经济迅速发展,能源供需矛盾突出
②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数量有限,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③核能资源储量丰富,能量密集
④太阳能、生物能开发的经济价值低
⑤核电可以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排放
⑥核电地区适应性强,开发便利,便于管理
A.①②③⑤⑥ | B.②③④⑤⑥ | C.①②④⑤⑥ | D.①②③④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