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坚持观测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并作详细记录。以下是6月22日观测记录,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观测时刻(北京时间) |
5:10 |
…… |
12:40 |
…… |
20:10 |
太阳高度 |
0° |
…… |
73°26′ |
…… |
0° |
该学校的经纬度位置是( )
A.110°E,40°N | B.110°E,50°N |
C.115°E,40°N | D.115°E,50°N |
12月22日,该校所在地的昼长约为( )
A.7小时 | B.8小时 |
C.9小时 | D.10小时 |
当该校于北京时间6时整日出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赤道 | B.北京市昼夜平分 |
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 D.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
7月1日,该校同学观测日出时和日落时,太阳分别位于观测者的( )
A.正东方、正西方 | B.东北方、西北方 |
C.东南方、西北方 | D.东北方、西南方 |
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及两幅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题。
1."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2.形成甲图所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 流水的侵蚀作用 | B. | 流水的堆积作用 |
C. | 风力的侵蚀作用 | D. | 波浪的侵蚀作用 |
3.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能反映乙图中岩石形成过程的是()
A. | ① | B. | ② | C. | ③ | D. | ④ |
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1.属于水循环中地下径流环节的是()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2.该城市在路面改造中,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 这种改造会使图中四个环节量的变化()
A. | a 增加 | B. | b 减少 | C. | c 增加 | D. | d 不变 |
图为自北向南移动的冷锋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1.下列描述与示意图情况相符的是()
A. | ①表示暖气流 |
B. | ②气流主动爬升 |
C. | ③处的气压值低于1006百帕 |
D. | ④处刮东南风 |
2.冷锋过境后,④处的天气变化特点是()
A. |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
B. |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
C. | 气温升高,气压升高 |
D. | 气温降低,气压降低 |
读图完成题。
1.若此图表示的是热力环流,关于甲、乙两地大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 | 气压甲地低于乙地 | B. | 气温甲地低于乙地 |
C. | 甲地空气受热下降 | D. | 乙地空气冷却上升 |
2.若此图表示中低纬大洋环流,则下列四幅洋流图中与②一致的是()
A B C D
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1.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A. | 甲 | B. | 乙 | C. | 丙 | D. | 丁 |
2.结合南京某月连续几天的气温资料(表1),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9日 |
10日 |
11日 |
12日 |
|
最高气温(℃) |
16 |
11 |
13 |
15 |
最低气温(℃) |
9 |
2 |
4 |
5 |
A. |
12日温差大的原因是甲较强,乙较弱 |
B. |
12日温差大的原因是乙较强,丁较弱 |
C. |
9日温差小的原因是甲较强,乙较弱 |
D. |
9日温差小的原因是甲较强,丙较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