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自2007年6月29日以来,淮河上游及安徽省合肥市以北部分地区普降大到暴雨,致使淮河干支流水位迅猛上涨,同时,安徽沿淮、淮北地区内涝严重,淮河抗灾救灾形势十分严峻,这是继2003年以来淮河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性洪水。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淮河流域图”中有关信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易发的原因。
①从气候方面分析(2分)
②从流域地形特点、水系方面分析(4分)
③该河没有天然入海口,入海水道主要有两条通道,一条是向东通过苏北灌溉总渠,注入_____________海;一条是向南借道(河流),再流入海洋。
④从人地关系角度分析(4分)。
(2)治理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你有什么措施?
(12分)图中,横坐标表示地球自转线速度,纵坐标表示不同纬度四个地点某日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地点按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
A.a—b—c—d | B.a—b—d—c | C.d—c—a—b | D.c—d—b—a |
(2)图中a、b、c、d四个地点,昼夜平分的是__________;可能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____。
(3)若此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则图中b、d两地的纬度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__。
(10分)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湖底比东侧大堤外的平原高出数米,被称为“悬湖”。历史上,洪泽湖上游的淮河流域多次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下图示意洪泽湖及其相关水系的分布。
分析洪泽湖成为“悬湖”的原因及其与上游流域洪涝灾害的关系。
2013年1月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自北向南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被网友戏称为十里“霾”伏,自强不“吸”,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两者的差异在于雾的相对湿度比霾大,霾的固体悬浮物较雾多。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2013年1月14日20时至1月15日20时全国霾和雾天气预报。
材料二:下表为上海在2013年1月12日至17日间气温、风向、风力和天气状况的变化情况。
2013年1月部分日期的天气状况
(1)根据材料一,比较图示时间段内雾和霾在我国空间分布上的相同处。
(2)上海在1月15日灰霾天气后,经历了什么天气过程?判断依据是什么?
(3)该天气过程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4)冬季的逆温现象会加剧大气污染,造成灰霾持续不退,其原因是什么?
读下图中国季风进退与雨带推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C、D、E三线表示我国雨带移动多年平均位置,表示6月份的是__线,此时长江流域出现____天气。
(2)我国夏季风进退的快慢与____气压带有关,雨带的降雨类型属____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