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件甲商品可以兑换10件乙商品,1件乙商品可以兑换2件丙商品。假如今年生产甲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1件乙商品可以兑换3件丙商品,生产乙商品的条件不变,不考虑其他因素,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①今年1件甲商品可以兑换20件丙商品
②今年1件甲商品可以兑换24件丙商品
③生产丙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
④生产丙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40%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农民出卖初级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低廉,而如果对初级产品进行加工,情况就可能不一样。据《人民日报》载文说,寻常的西红柿、豆角、小白菜一装进泡沫塑料盒子再蒙上一层薄薄的保鲜膜,身价顿时翻了几个筋斗。寻常蔬菜“一装”,“一蒙”便身价倍增,其根本原因是
A.包装过的蔬菜使用价值增加了 | B.包装过的蔬菜营养价值增加了 |
C.包装过的蔬菜价值增加了 | D.包装过的蔬菜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
我国出口的DVD一台大约40美元左右,可是要交专利费21美元;我们的药品90%以上都是国外专利;我们的数控机床70%以上都是国外专利;我们的汽车90%都是合资企业或者是国外品牌。从哲学角度分析,这主要启示我们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
C.要有创新精神,坚持自主创新 |
D.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
下列认识分别属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是
①太阳东升西落 ②昼夜循环 ③某某同学长得很帅 ④某某同学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⑤王明的教条主义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③⑤是感性认识,②④⑥是理性认识 |
B.①③是感性认识,②④⑤⑥是理性认识 |
C.①②③是感性认识,④⑤⑥是理性认识 |
D.③⑤是感性认识,①②④⑥是理性认识 |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十六大精神越是深入人心,就越能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新阶段奋斗目标的胜利实现。”据此完成问题。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是因为
A.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 |
B.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理性认识是真实可靠的 |
C.感性认识反映的现象是零碎的、表面的,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抽象和概括 |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认识的两个阶段 |
“眼见不一定为实”,这主要是因为
A.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
B.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 |
C.经验有直接的和间接的 |
D.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 |
一位科学家说过:“难道我们皓首穷经,对世间万物盘根究底,不是为了有一天能读懂生命的本质吗?”这告诉我们
A.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
B.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
C.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D.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不可分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