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弘扬和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日前,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建设不断适应时代需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平台,利用好现有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等文化惠民工程的数据资源成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制作适合互联网、手机等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精品佳作。
材抖二:自今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合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以来,以家风家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和风尚。古往今来,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无关官民,只关德行。家庭是杜会的细胞,家风连着民风,民风连着国风。以家风为基,民风做本,基本坚固,国家才能昌盛。当下,求解困扰全社会的信任危机、道德危机、信仰危机等困境,重新发现并挖掘家风文化的价值,无疑是一条非常现实的路径。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我国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平台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相关知识,谈谈挖掘家风文化的意义。
依法治国,就是要确立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权威。
材料一:市场是各经济主体进行交换的重要场所,因此,保证市场的统一、开放、有序至关重要。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是多元的、复杂的,为了能够进行公平的竞争就需要法律确认各种类型的生产者、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保护他们的各种权益。在市场经济中,各市场主体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产权关系、经营关系和交换关系,时刻都在发生买卖、租赁、借贷等经济活动;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各市场主体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是难免的。这些活动和纠纷如果不依法循规进行,市场就无秩序可言。现代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的干预,但“政府有权不可任性”,必须将权力关进法律和制度的笼子里,防止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不当干预、过分干预。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7年6月1日、2008年8月1日,被誉为经济领域宪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施行。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方式的探索经过了艰辛的历程
时间 |
会议 |
内容 |
1978年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 |
1997年 |
十五大 |
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
2007年 |
十七大 |
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2012年 |
十八大 |
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2014年 |
十八届四中全会 |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1)依据材料一,概括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2)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依法治国理政方式的理由。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存在着政治、经济等多种风险,如一些国家在安全和发展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等等。
结合材料,分析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应如何坚持联系的观点。
1949年,体现全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成为法治之路的原点。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行,奠定依宪治国的基础。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带来法治建设的十年倒退。1978年,改革开放重启中国法治进程。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基本方略。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我国的法治建设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国家建设发展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规律,决定了我们在法治之路上只能前进,不能倒退。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在法治建设上的探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千年古城扬州,贯穿城区东西向的交通主干道只有文昌路一条,随着城市发展,原有的道路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群众出行的需要。2014年9月19日,历时三年建设的扬州瘦西湖隧道正式通车,这对于完善城市交通网络,缓解城市交通瓶颈的制约,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瘦西湖隧道穿越国家5A级风景名胜瘦西湖,景区内唐城、宋城等历史文物众多,搞大开挖行不通,工程设计者依据扬州古城池演变的历史和考古规律,采取“单管双层”的盾构方法,把掘井打到地下10米以下,从而兼顾了节约成本、集约资源、保护文物三方诉求。
隧道所在地层为硬质黏土层,针对此类地质的施工在世界上尚属首次,无成功经验可借鉴。为此,施工方成立科研团队攻关,通过对盾构机冲刷系统、泥水分离系统的改造,终于解决全黏土层盾构泥水处理这一世界级技术难题。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瘦西湖隧道建设工程所蕴含的唯物论道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华社记者用“大起来的住房、多起来的汽车、低下来的食品支出比重、高起来的文化程度、热起来的假日旅游、快起来的通信方式”等词语来描述这种变化。
运用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这一变化对促进经济发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