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实施了《物权法》以后,把阳光权作为公民的权利加以明确,规定一切建筑都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工程建设标准,不得妨碍别人的通风和采光等基本权属。
材料二 我国部分城市住宅日照间距
城市 |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
日照间距 |
|
理论 |
实际采用 |
||
① |
24°45′ |
2.02H |
1.7H |
② |
40°28′ |
1.18H |
1.2H |
③ |
35°21′ |
1.41H |
1.1~1.2H |
④ |
26°36′ |
1.86H |
1.6~1.7H |
注:H为住宅楼房的高度(适用于平地,且住宅呈坐北朝南向)。上述四个城市中纬度最高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我国城市住宅日照间距标准中,以冬至作为标准日,其理由是( )
A.冬至日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影子最短 |
B.冬至日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影子最短 |
C.冬至日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 |
D.冬至日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影子最长 |
清代华北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及山东的饥民,大批出山海关,移民至东北。据此完成下列各题。清代,华北饥民大批“闯关东”,主要原因之一是东北地区 ( )
A.制造业高度发达 | B.畜牧业水平高 |
C.大量征兵抗战 | D.有大量可开垦的土地 |
当华北人口大批移民东北时,东北人口金字塔最可能接近于下图中的 ( )
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由表分析可以看出( )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
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
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 D.水污染严重 |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 B.控制城市规模 |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 D.优先发展工业 |
在山岳地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原因是()
A.为了降低线路坡度 |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
C.为了通过更多地山村 | D.为了增加山区线路密度 |
关于寒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寒潮对农业的影响危害主要是剧烈降温造成的霜冻、冰冻等冻害 |
B.冬季寒潮容易冻伤作物的幼苗 |
C.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因此我国各地寒潮标准不一样 |
D.寒潮有害也有利,它带来的降雪可以缓解北方春旱 |
读我国东部某历史名城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有关图中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丰富的矿产资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 |
B.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影响不大 |
C.丰富的水能资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 |
D.交通运输的改善是促进城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
城中甲地为一钢铁厂,因城市发展需要,欲将钢铁厂迁往周边小城镇,下列四地中最适宜建钢铁厂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