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不属于群落演替过程的是
A.深水池塘内逐渐有挺水植物长出 | B.退田还湖后湿生植物明显变多 |
C.草原上灌木丛的比例增加 | D.森林火灾引起的变化 |
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属于初生演替,与弃耕的农田所发生的演替一样 |
B.草本植物的丰富度先增后减,木本植物的丰富度则一直在增加 |
C.物种多样性增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森林阶段达到最大 |
D.首先定居在裸岩上的植物为地衣而不是苔藓或草本植物,是因为地衣在竞争阳光、空气中处于优势地位 |
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丙之间为捕食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
B.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
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下降 |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调查发现某种一年生植物(当年播种、当年开花结果)的种群中存在下列情形:①因某种原因导致该植物中大约只有75%的种子能够发育成成熟植株;②该植物平均每株可产生400粒种子;③该植物为自花传粉植物。目前种子数量为a,则m年后该植物的种子数量N可以表示为
A.400a·0.75m | B.0.75a·400m | C.a·300m | D.300am |
某同学研究甲湖泊中x深度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具体操作如下:取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a、b、c,将a先包以黑胶布,再包以铅箔。用a、b、c三瓶从待测水体深度取水,测定瓶中水内氧容量。将a瓶、b瓶密封再沉入待测水体深度,经24小时取出,测两瓶氧含量,结果如图所示。则24小时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情况是
A.24小时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是v mol/瓶 |
B.24小时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k mol/瓶 |
C.24小时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k-v)mol/瓶 |
D.24小时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是(k-v)mol/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