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某城市城区及其周边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该城市的钢铁工业区适宜布局在图中( )
A.①处 | B.②处 |
C.③处 | D.④处 |
与火车站相比,高铁站( )
A.修建时间更早 | B.土地成本较低 |
C.更利于矿产开发 | D.对城区污染较重 |
图2为“某大陆沿南回归线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4~5题。
4.①~⑤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环节对该大陆水资源补给有重要意义
B.发生在F地形区内的水循环均属内陆循环
C.东北向气流是②环节的主要动力
D.①~⑤环节均参与了海陆间的水循环
5.有关该国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H地有自南向北运动的暖流
B.G山地对F地气候特点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C.F地内陆地区是小麦-牧羊混合农业区
D.E沿岸是该国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区
2010年1月15日发生了一次日环食现象。日环食从非洲中部开始,经过印度洋、斯里兰卡、印度、缅甸,从中缅边境进入我国,最后在山东半岛结束。日食始于初亏,食甚是太阳被月亮遮去最多的时刻。结合材料和表1,回答1~3题。
表1:世界部分地区1月15日日环食的观测数据表(表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1.关于表1中三个观测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地中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大理
B.三地中该日最早见到日出的是中非共和国
C.中非共和国食甚时当地正值早晨
D.山东青岛的观测时间比云南大理长
2.下列与日环食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环食是发生于地月系的天文现象 B.日环食发生时地球公转速度比较慢
C.日环食影响了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D.日环食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3.图1为某摄影爱好者拍摄的“带环日落”的日环食景观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景观出现在观测者的正西方
B.该景观出现在观测者的西南方
C.该景观属于气象气候景观
D.该景观应选择特定的角度观赏
湿空气和干空气的垂直递减率是不同的,湿空气的垂直递减率要小一些,因为湿空气上升时水汽会产生凝结,而水分凝结是释放热量的过程,抵消了部分因上升所引起的降温。所以一般迎风坡和背风坡的空气垂直递减率是不同的。读图回答9—11题。
9.d点若气温为26℃,a点气温为30℃,d、c两点高度相同,b点的温度为10℃,c点温度为30℃,则bc坡面与a点相同高度的点气温为多少?()
A.35℃B.30℃
C.25℃D.34℃
10.根据材料的叙述可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b坡为迎风坡
B.bc坡为迎风坡
C.两个坡均有可能为迎风坡
D.无法判断
11.读右边两种物质循环图,回答图中表示的两种物质循环是()
①水循环 ②氧循环③碳循环 ④二氧化碳循环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读某地区地形略图,回答7—8题。
7.这里河流曲折多弯,最可能的自然原因是()
A.侧蚀作用明显
B.受断层的制约
C.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D.河流下蚀作用强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里山高水深,位于河流上游
B.此处河流曲折,不易发生洪涝
C.河流总体自东向西流
材料一:一、云贵高原在地质时期是一片热带浅海。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沉积到海洋中与海水中丰富的钙离子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CaCO3。由于地壳变动,海底隆起,海水退缩,这里形成了高原。
二、云贵高原地处我国亚热带南部,降水丰富;碳酸钙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侵蚀和溶蚀随水流失;高原面变得崎岖不平,漏斗广布;地下岩层多溶洞、暗河。形成著名的岩溶地貌。
三、随着侵蚀的进一步加强,原面不断降低,只有一些石灰岩残峰残留在地表,形成 “碧莲玉笋世界”。
材料二:云贵高原及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不按先后排序)阅读上述材料及图,回答。4—6题。
4.根据材料二,云贵高原及地貌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⑤④②
B.②⑤④①③
C.①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①③
5.图⑤中A的成因是()
A.化学沉积
B.流水侵蚀和沉积
C.波浪侵蚀
D.流水侵蚀和化学溶蚀
6.材料二中,图④中B(钟乳石)地貌的成因是()
A.赢水侵蚀
B.化学沉积
C.波浪侵蚀
D.流水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