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种群密度能够明显影响布氏田鼠的内分泌水平且种群密度高会抑制种群的增长,为确定种群密度是否对高原鼠兔的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造成同样影响,某研究团队进行了专门研究。实验简要过程如下:
取地形特征和植被类型基本一致两样地(距约30km),样地1高原鼠兔繁殖初期密度为35只/hm2,样地2密度繁殖初期高原鼠兔为12只/hm2。在高原鼠兔的不同繁殖时期各样地内                ,从其颈部取血4ml进行皮质酮水平的测定。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请补充实验简要过程空白处:                             
(2)样地1和样地2的高原鼠兔         (是\不是)同一种群,原因是                       
(3)为实验需要,另增加面积为10 hm2的样地3,在繁殖初期首次捕获高原鼠兔26只,全部做好标记,适当时间间隔后再次捕获到17只,其中2只带有标记,则该样地密度约为         (取整数),样地3对应图中的曲线为       ,增加样地3的目的是                       
(4)机体对有害刺激表现之一为皮质酮分泌增加,以启动逃走或搏斗,可推测皮质酮对细胞代谢具有        作用。但研究发现需急性刺激高原鼠兔3分钟后,其皮质酮水平才显著上升,则在研究中,高原鼠兔从被抓获到取血整个过程需            ,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5)根据以上研究可得出的结论有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群落的主要类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 16分)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是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的检测实验结果。下图甲是在20℃、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的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关系曲线,乙图是在甲图 a 点的条件下测得的相关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表明,A植物与B植物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差异主要是,该差异是由植物本身的决定的。据此可将它们共同种植,构建群落的结构,达到充分利用光能的目的。
(2)影响甲图b点位置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3)乙图中两曲线后段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
(4)比较乙图中两曲线可知,饱和CO2浓度下获得最高产量的最适温度比大气CO2浓度下的高,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
(5)如在乙图的 m点条件下测得A植物光照强度与CO2吸收速率关系曲线,则该曲线与甲图曲线比较 a点的移动情况是

回答下列I、II两题。
I用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某些植物必须经过春化作用才能开花结实,高温、缺氧和缺水等均可以解除春化,一般植物在种子萌发后到植物营养生长的苗期感受低温而完成春化。下表是对冬小麦进行春化处理的研究结果,请分析回答:


冬小麦幼苗
处理方式
未经低温处理
经低温处理
先低温处理后
高温处理
检测结果
没有某些特殊蛋白质
有某些特殊蛋白质
出现某些特殊蛋白质,高温处理后这些蛋白质消失
现象
不能抽穗开花
抽穗开花
不能抽穗开花

(1)决定冬小麦的抽穗开花的环境因素有
(2)春化产生的特定蛋白质是否由突变基因引起?为什么?
(3)春化过程使植物内某些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了稳定性差异,该过程称
,这些稳定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Ⅱ小鼠是生物学研究中重要的实验材料,下列是利用小鼠所做的有关研究。
小鼠的体色灰色与白色是一对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某校生物科研小组的同学饲养了8只小鼠(编号①一⑧),同时进行了一次杂交实验。下表是杂交组合及所得第一胎子鼠的体色情况。请分析后回答问题:

杂交组合
亲本
子代




I
①灰
②白
5
6

③白
④灰
4
6
III
⑤灰
⑥灰
11
0
IV
⑦白
⑧白
0
9

该小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结果不能确认哪个性状是显性性状,需重新设计杂交组合,以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请你简要写出最合理的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方案:
预测结果及结论:

I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及对秸秆进行进一步利用示意圈,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优势主要是
(2)秸秆利用后产生的废渣可以还田,其中的有机物可被分解,产生的水、二氧化碳、无机盐可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若蛇的食物有1/5来自蛙,4/5来自鼠,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 kg体重,至少消耗植物kg;农田中的生物可以通过捕食与被捕食传递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4)若要调查鼠的种群密度,利用的方法应是,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蛙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或K/2)值。
II在2008年8月召开的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以51枚金牌在金牌榜遥遥领先,据悉这和我国运动员采用了高原体能训练这一特殊训练方式密切相关。高原体能训练能提高运动员在缺氧环境下的运动能力。生理学研究表明,人体内的乳酸绝大部分必须在肝细胞中转变成丙酮酸,丙酮酸可以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也可以形成新的肝糖或葡萄糖,极少量的乳酸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肾脏,随尿排出。
(1)某运动员刚到高原时,出现呼吸困难、头晕呕吐、全身疲倦、肌肉酸痛等症状。此时,该运动员血浆成分中,含量明显增高的物质X是。产生物质X的生理过程的反应式是。经过调整和训练后,上述症状基本消失,该过程与血浆中含有有关。
(2)某运动员正在进行长跑训练,从他的腿部肌肉细胞
中检测出三种物质的浓度变化如右图。其中代表X物
质浓度变化的曲线是
(3)运动员激烈运动后,会出现肌肉酸痛。若做轻微
调整性运动,能较快消除疲劳;若用热毛巾敷肌肉,有助于缓解肌肉的酸痛。请解释运动后肌肉酸痛的原因和做轻微凋整性运动、热敷利于恢复的原理。

(12分)染料二氯靛酚钠(DCPIP)的氧化态呈蓝紫色,被还原时可逐步呈现粉红色至无色。将纯净新鲜的叶绿体平均分成甲、乙2份,分别加入等量适量的0.35mol/LNaCl溶液和0.035mol/LNaCl溶液,摇匀制成悬液甲液和乙液。进行下列实验:
①取干净的试管4支,编成1、2、3、4号,在黑暗处按下图所示分别加入等量适量的悬液或试剂:

②将四支试管置于光照强度相同且适宜的光源下,再向每支试管中加入2滴蓝紫色的二氯靛酚钠溶液,摇匀,观察。
③实验现象、结果:1号试管产生气泡,溶液由蓝紫色逐渐变成粉红色,最终呈无色;其余三支试管无气泡,溶液均呈蓝紫色。回答问题:
(1)分析实验现象与结果:
① 1号试管气泡中的气体成分是
② 2号试管没有气体产生,原因是
③ 1号试管蓝紫色消失的原因是:
(2)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①染料二氯靛酚钠(DCPIP)的氧化态呈蓝紫色,被还原时可逐步呈现粉红色至无色,可作为

(11分)(1)在基因工程中,一个基因从一种生物转到另一种体内不会影响基因的功能,这是因为;一种生物的基因能够顺利接到另一种生物的DNA上是因为;同种基因在不同生物体内能一样的表达是因为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的形式进行传导,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过程是: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至,引起它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递质到,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神经——肌肉的接头类似突触,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神经递质,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该酶可使乙酰胆碱水解)的活性,使肌细胞;美洲箭毒可以同乙酰胆碱竞争结合位点,使肌细胞
(3)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的理论基础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