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是生物变异的随机淘汰和保留 |
B.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
C.甲种群的若干个体迁入乙种群并参与交配繁殖,可导致乙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 |
D.若某大种群经历环境巨变后只有少数个体存活,当恢复到原规模时,基因频率不变 |
某多肽链为 199 肽,其分子式为 CxHyNAOBS2(A>199、B>200),并且由下列 5 种氨 基酸组成。那么该多肽彻 底水解后将会得到赖氨酸、天冬氨酸各多少个( )
A.A-199、(B-200)/2 |
B.A-200、B-200 |
C.A-199、(B-199)/2 |
D.A-200、(B-200)/2 |
细胞内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的,下图为真核细胞中 4 种生物膜上发生的化 学变化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与抗体的加工有关 |
B.发生②过程的是分化程度较高的细胞 |
C.③是叶绿体内的光合膜 |
D.④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多 |
下图是溶酶体发生过程及其“消化”功能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 是刚形成的溶酶体,它起源于高尔基体 |
B.c 是内质网,d 是线粒体,e 是包裹线粒体的小泡 |
C.溶酶体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由 e 内的 d 提供 |
D.b 和 e 融合为 f 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科研人员对某细胞器进行研究时,发现其生物膜上能产生气体,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产生的气体可能是 CO2 |
B.产生气体过程消耗 ATP |
C.该细胞器一定具有双层膜 |
D.影响气体产生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 |
美国生物学家马古利斯,在她 1970 年出版的《真核细胞的起源》一书中提出“蓝藻被 真核细胞吞噬后经过共生能变成叶绿体”,这是解释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的起源的一种 学说,称为内共生学说,以下各项叙述不能很好的支持该学说的是()
A.叶绿体 DNA 在大小、形态和结构等方面与蓝藻相似 |
B.叶绿体有双层膜结构,其内膜的成分与蓝藻细胞膜相似 |
C.叶绿体中不含有藻蓝素、藻红素 |
D.叶绿体与蓝藻都具有类似的核糖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