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表为珠江、淮河流域有关数据对比表。读表并回答15~16题。
※为2005年数据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远高于珠江流域的主要原因是
A.淮河流域面积小 |
B.珠江流域年降水量大 |
C.珠江流域径流总量大 |
D.淮河流域的水库库容与径流总量的比值高 |
珠江、淮河流域的耕地面积分别约为480万公顷和1200万公顷。若两流域单位面积耕地的农业污染量相当,根据耕地面积和径流总量的对比关系,淮河受农业污染的程度约为珠江的多少倍?
A.2.5 | B.5.4 | C.13.4 | D.3. |
大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作物,又是新兴起来的世界性五大主栽作物。现在世界上的大豆几乎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引入,图5是美国和巴西大豆产区分布图。读图完成11~12题。关于两国大豆产区及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位于中、低纬度,热量充足 |
B.均位于平原地区,土壤肥沃 |
C.均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
D.均位于人口稠密区,劳动力充足 |
监测大豆生长状况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 | B.地理信息系统 | C.全球定位系统 | D.数字地球 |
图4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功能分区图。读图回答8~10题。下面有关该市的描写,较合理的是
A.河流由西向东穿过市区南部,河水波光粼粼 |
B.一条笔直平坦的大道,由东南方向直抵市中心 |
C.图中相对高度最大值可达到60米 |
D.该市三个工业区,半环状相连绕城分布 |
下面对该城市产业区叙述正确的是
A.高新区受地质灾害威胁最小 |
B.化工区的合理性体现为位于城区河流的下游 |
C.轻纺区的不合理性体现在离市区太近 |
D.化工区的不合理性体现在位于市区冬季风的上风向 |
野外考察发现,图中a处土层薄,b处土层较厚,其主要原因是
A.a处人类耕作少于b处 |
B.b处植被覆盖率高于a处,流水侵蚀作用弱 |
C.a处海拔高于b处 |
D.a处坡度大于b处,流水侵蚀作用强 |
下面的两幅图表示我国的人口密度与海拔高度和年降雨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读图回答6~7题。关于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两图的纵坐标都为人口密度
②左图中的纵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纵坐标为人口密度
③左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右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
④左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关于图中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中A点可能位于青藏高原某地
②图中E点可能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
③图中C点可能位于四川盆地
④图中D点可能位于东北平原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④ | D.①④ |
图2中S为南极点,MN为晨昏线的一段,N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这一天N点最大太阳高度为40°。据此完成3~5题。此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N为昏线 |
B.M点位于N点的正西方向 |
C.M比N早进入新的一天 |
D.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
N点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A.66°34′S,120°E |
B.70°S,30°W |
C.75°S,75°E |
D.80°S,150°W |
图示这一天
A.巴西草原一片枯黄 |
B.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区农民忙着配种 |
C.亚欧大陆等温线较同纬度海区北凸 |
D.洛杉矶可能出现温和多雨的天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