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A.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
B.制片→解离→漂洗→染色→观察 |
C.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
D.水解→冲洗→染色→制片→观察 |
某一种细菌株要从环境中提取现成的亮氨酸(20种氨基酸中的一种)才能生长,此菌株对链霉素敏感。实验者用诱变剂处理此菌株,想筛选出表中细菌菌株类型。根据实验年目的,选用的培养基类型是( )
注:L—亮氨酸 S—链霉素 “+”—加入 “—”—不加入B
如:L—:不加亮氨酸 S+:加入链霉素
选项 |
筛选出不需要亮氨酸的菌株 |
筛选出抗链霉素的菌株 |
筛选出不需要亮氨酸的抗链霉素的菌株 |
A |
L+ S+ |
L— S— |
L+ S- |
B |
L- S— |
L+ S+ |
L— S+ |
C |
L— S+ |
L+ S+ |
L— S— |
D |
L+ S— |
l— S— |
L+ S+ |
微生物(除病毒外)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并通过代谢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乳酸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物质是相同的 |
B.微生物生长中不可缺少的一些微量的无机物称为生长因子 |
C.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越高对微生物的增殖越有利 |
D.生长因子一般是酶或核酸的组成成分,微生物本身合成这些生长因子的能力往往不足。 |
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Ⅰ、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Ⅲ种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Ⅰ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粉状硫 10g |
K2HPO4 4g |
FeSO 0.5g |
蔗糖 10g |
(NH4)2SO4 0.4g |
H2O 100ml |
MgSO4 9.25g |
CaCl2 0.5g |
|
Ⅰ |
+ |
+ |
+ |
+ |
- |
+ |
+ |
+ |
Ⅱ |
+ |
+ |
+ |
- |
+ |
+ |
+ |
+ |
Ⅲ |
+ |
+ |
+ |
+ |
+ |
+ |
+ |
+ |
A、甲、乙、丙都是异养微生物
B、甲、乙、丙都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C、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D、甲是异养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微生物
能正确说明酶特性的是( )
A.酶都是蛋白质 |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只能在生物体内发挥催化作用 |
C.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不断提高 |
D.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
下列关于果胶酶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果胶酶是催化剂可改变反应速度 |
B.果胶酶能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 |
C.在果汁中加入果胶酶后可使果汁变得澄清 |
D.果胶酶能将乳糖醛酸分解成半乳糖醛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