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某地,每年有200多天被大雾笼罩。当地的居民制作“捕雾网”收集水资源(如图所示)。完成下列小题。
该地的自然带是( )
| A.热带雨林带 |
| B.热带草原带 |
| C.热带荒漠带 |
|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该地“每年有200多天被大雾笼罩”原因是( )
| A.临近太平洋,增温增湿 |
| B.临近亚马孙平原,水汽多 |
| C.气候炎热,蒸发量大,水汽多 |
| D.寒流经过,下垫面温度低,水汽凝结 |
下列四个地区,最适合这种水资源收集方式的是( )

| A.① | B.② |
| C.③ | D.④ |
读“北纬30°附近三个三角洲位置示意图”,回答21-22题。
关于三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三条河流的汛期在时间上不一致 |
| B.三地的气候特点相似 |
| C.三地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
| D.三地的植被类型相同 |
关于以上三角洲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灌溉水源是三地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 B.三地生产的主要农作物都有棉花 |
| C.三条河流两岸都曾是世界古文明的发源地 |
| D.三地都有本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区 |
读表,据此回答19~20题。
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表
| 地点 |
① |
② |
③ |
④ |
| 年降水量(mm) |
15.6 |
466.6 |
777.4 |
205.4 |
| 一月平均气温(℃) |
-8.5 |
-6.6 |
-1.2 |
-9.0 |
| 七月平均气温(℃) |
27.4 |
23.5 |
23.9 |
23.6 |
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 B.海陆位置 | C.海拔高度 | D.洋流性质 |
下列关于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
| B.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
| 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
| D.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
该图示意某地理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读图完成17~18题。
叠加丙与丁图层可以研究 ( )
| A.河流分布 | B.地形特征 | C.商店布局 | D.客货流量 |
为了较合理地得出丙图,需要叠加的图层有 ( )
| A.甲与乙 | B.甲与丁 | C.乙与丁 | D.甲、乙、丁 |
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 ( )
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
②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
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
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表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表,读表回答14~15题。
| 年份(年) |
1955 |
1965 |
1975 |
1985 |
1995 |
2000 |
2005 |
| 荒漠化面 积(万公顷) |
67 |
69 |
71 |
89 |
197.26 |
257.8 |
262.2 |
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
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②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
③过度放牧,草场被破坏
④过度开垦,土地退化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 )
①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均实行退耕还林
②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
③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植
④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