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其划分主要依据是( )
A.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 | B.各层岩浆比例的不同 |
C.各层质量的不同 | D.各层厚度的不同 |
读“我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 )
①盆地边缘地区②河流头地区
③盆地中央④绿洲地区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近几十年,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
B.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
C.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
D.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 |
针对该地荒漠化问题,下列治理措施中正确的是( )
①控制人口增加,少数地区可以进行生态移民 ②控制农业规模,合理用水
③在荒漠化土地上,大量种植需水量大的树木,防风固沙 ④对已经严重荒漠化的土地进行封沙禁牧 ⑤扩大水田面积,利用水田等人工湿地调节当地气候
A.①②⑤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③④⑤ |
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
①距海洋远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④纬度位置偏高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图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四地中资源储量最小,而需求量最大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四地间该资源最有可能产生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A.①→② | B.④→① |
C.③→④ | D.②→③ |
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 | B.热量 |
C.水分 | D.土壤 |
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A.广泛种植水稻 | B.雨热同期 |
C.冬季河流结冰 | D.水运发达 |
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
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内部所有特征完全一致 |
B.区域划分的指标一般都是综合性的,按单一指标划分的区域很少 |
C.区域划分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了解区域内部特征 |
D.区域是按一定指标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划分出的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