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子萌发时产生的淀粉酶可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 ℃左右(此时产生淀粉酶的速度最快)。取适量小麦种子在20 ℃和30 ℃培养箱中培养4天,分别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制成提取液Ⅰ、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然后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如图所示)。45 ℃水浴保温5 min,然后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观察3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分别是( )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
C.甲、乙都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
D.甲、乙都呈砖红色(乙的颜色比甲深),丙呈蓝色 |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 |
B.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
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愈来愈小,最可能的原因是
A.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 | B.种群死亡率过高 |
C.种群内雄性多于雌性 | D.群落结构太复杂 |
下列关于“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叙述中,错误的是
A.探究的问题:所选定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 |
B.实验中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可选用浸泡法或沾蘸法 |
C.如果用浸泡法,对这种植物的不同插条浸泡的时间长短要有不同的梯度 |
D.如果用沾蘸法,对这种植物的不同插条蘸取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浓度要有不同的梯度 |
右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若测得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b![]() |
B.若c点表示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则cd段可表示最靠近顶芽的侧芽中的生长素浓度 |
C.在利用生长素作![]() |
D.若c点表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则a、d点分别表示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
下面是有关燕麦实验的示意图。图中所示燕麦胚芽鞘的某些部位纵向插入了云母片。请分析图中a至f的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正确的一组
A.a<b、c=d、e="f" | B.a<b、c=d、e<f |
C.a<b、c<d、e="f" | D.a>b、c=d、e<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