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当地农田生态系统的鼠害情况进行研究。回
答下列问题:
(1)通常采用 法估算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田鼠种群数量。
(2)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根据 ,构建了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N0·λt,(其中Nt代表t天后田鼠的数量,t表示天数,λ表示倍数,N0表示田鼠的起始数量)。由此可见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环境条件除了食物、空间充裕、气候适宜外还必须满足 。
(3)在农田中,田鼠可被鼬捕食,它们之间通过气味识别,可见信息能够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该农田生态系统中,一个生长季节收获的农作物中所含全部能量折合成葡萄糖质量为Akg,农作物细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质量为Bkg,1kg葡萄糖储存CkJ能量,这些农作物在整个生长季节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 (大于、等于、小于)(A+B)CkJ。通常采取 等措施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最大限度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下图是一先天性聋哑病人的系谱图,该病受一对基因D和d所控制,请据图回答:
(1)该病的致病基因一定是______性的。
(2)Ⅱ2的致病基因来自Ⅰ代的_________号个体。
(3)写出下列个体的基因型:
Ⅰ2:_________Ⅱ2:_________Ⅱ3:_________Ⅲ1:_________
(4)Ⅲ3是杂合体的几率是_________。
(5)如果Ⅲ2和Ⅲ3近亲结婚,生出先天性聋哑病孩的可能性为_________。
如图所示,用红色面包霉的产生红色菌丝(受基因A控制)的正常菌种,与产生白色菌丝(受基因a控制)的变种杂交,得到二倍体合于(图中1)。在子囊中合子通过减数分裂(图中2~3)与有丝分裂(图中4),生成8个单倍体的子囊抱子(图中5)。将子囊抱子按顺序分离培养,结果有4个饱子长出红色菌丝,另4个抱子长出白色菌丝(如图6),成1 :1比例。试分析说明:
(1)这个实验实际上是________实验。亲本红色菌丝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亲本白色菌丝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红、白菌丝体成1 :1的比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充分验证了________________。
下图A表示高等植物细胞,、B为动物细胞的结构,请据图回答:
(1)与原核生物相比,A、B细胞最大的特点是 。
(2)在A、B两细胞中都存在,其生理过程都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 (只填标号)。
(3)细胞膜在执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时具有 性,体现该特性的主要的物质运输方式是 。
(4)A、B两细胞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其不同点主要表现在 期和 期;与此直接相关的细胞器分别是[ ] 、[ ] 。
(5)该图中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 (只填标号)。
(6)在A细胞中,4进行的生理过程的终产物能进入3进行反应的是 ,中间需经过 层磷脂分子。
(7)若B细胞为胰腺细胞,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该细胞中,3H在细胞内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用箭头和标号表示)。
下列有关科学家的经典研究中,采取了同位素示踪法的是()
① 恩格尔曼发现光合作用的部位
② 萨克斯发现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
③ 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 02来自水
④ 卡尔文探明了 C0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A.③④ | B.②④ | C.①② | D.①③ |
用放射性15N标记的(NH4)2SO4给水稻施肥,并用施用这种肥料的水稻的稻谷饲料喂猪,对猪的唾液和尿液定时进行放射性同位素跟踪,结果在猪的唾液和尿液中均能检测到15N。请回答有关问题:
(1)植物通过什么过程吸收NH4+?
(2)生产上采用何种措施促进NH4+的吸收?
(3)在(NH4)2SO4中掺入15N的用途是什么?
(4)若该水稻田内发生虫灾,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可采用的有利于保护环境的防治害虫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