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指每年的11月11日,是因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购物节”。各电子商务网站利用这一天进行大规模的打折促销活动以提高销售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打折力度大,一些网购达人提前给支付宝充值,以便到时抢购商品。由于销量激增,生产企业、网络电商则提前充足备货。快递公司为应对“双十一”期间“爆仓”的情况,加速增设车辆、招兵买马、甚至雇佣相对廉价的“大学生勤工俭学”。
材料二:某品牌电商根据市场预估制定销售策略;简化流程、科学管理,集中主推品、店铺等方式提高销量;表示价格可打折,服务质量不打折,开通免费热线,集中处理消费者在购物时出现的各种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价格变动带来的经济影响。(此问各学校考生都做。)
(2)根据材料二,运用“企业经营与发展”的知识分析说明电商如何应战 “双十一”。(此问除忻州一中、忻州实验中学的考生不做之外,其它各学校考生都做。)
人们具有的文化素养是与生俱来的吗?如何提高民族的文化素养?
(论述题)
材料一 2005年4月12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我们应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和发扬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 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 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把亿万人民紧祭吸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
材料二 2004年山西电视台的春节晚会《春天祝福》中,有一个节目叫《欢乐节奏》,它用我国民族传统的二胡演奏贯穿始终,连缀了中国民间舞、欧美的拉丁舞、踢踏舞、古典的芭蕾舞,这种融合古今中外艺术形式于一身所产生出的强烈反差和对比,给了观众新鲜的审美满足,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而也有 人以文化创新为名,以国剧大师梅兰芳为题材搞了个芭蕾舞剧。对这一文化创新,专家尖锐地指出:京剧的立身之本是唱念做打,抽去了国剧精髓,这一所谓文化创新就失去了美学依据,观众如何看得出那个跳芭蕾舞的就是我们的国剧大师梅兰芳?
结合材料回答:
(1)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哪些优秀文化?
(2)材料二中的两种文化创新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与评价?
(3)根据所学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进行文化创新?
(辨析题)
在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应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因此不应该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去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著名导演张艺谋拍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时,首先要求演员做的是到河北坝上东沟村体验生活,并且非常重视这个体验的过程,要求演员与农民一起生活、劳作。而著名演员赵丹说:“有时候演员演技的提高往往‘功夫在诗外’,技巧来自生活,来自刻苦的锻炼,多学多看,勤学苦练。”除了平时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加强积累外,每拍一部影片,每塑造一个角色,他都要到基层体验生活找到创作灵感,创作出人民大众喜爱的作品。 ·
结合材料分析:
(1)优秀影视文艺工作者在创作影视作品时,为什么都非常重视到基层体验生活的过程?
(2)你认为当代文化工作者怎样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19世纪照相技术的发明,直接导致了电影这种崭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20世纪中叶电视机的发明,使得“电视连续剧”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艺术品种;电脑的出 现使“网络语言”
盛一时;手机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2004年6月,广东作者千夫长创作的国 内第一部手机短信连载小说《城外》出笼,短信写手戴鹏飞的新书《谁让你爱上洋葱的》也同时面世……
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