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①在O.1 mol/lNaHCO3溶液中:c(Na+)>c(HCO3-)>c(CO32-)>c(H2C03)
②在0.1 mol/lNa2CO3溶液中:c(OH-)-c(H+)=c(HCO3-)+2c(H2C03)
③向0.1 mol/lNaHC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O.1 mol/lNaOH溶液:c(CO32-)>c(HCO3-)>c(OH-)>c(H+)
④常温下,CH3COONa和CH3COOH混合溶液[PH=7,c(Na+)=O.1 mol/l]:c(Na+)=c(CH3COO-)>c(H+)=c(OH-)
|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 |
化学反应中,有时存在“一种物质过量,另一种物质仍不能完全反应的特殊情况”。下列反应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①过量的锌与18mol▪L-1的硫酸反应;
②过量的氢气与少量氮气在催化剂存在下充分反应;
③浓盐酸与过量的MnO2反应;
④过量铜与浓硫酸的反应;
⑤过量硝酸与银反应;
⑥过量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
| A.②③④⑥ | B.②③⑤ | C.①④⑤ | D.①②③④⑤⑥ |
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 A.装置①可用于验证Na与H2O反应是否放热 |
| B.装置②可用于干燥、收集NH3,并吸收多余的NH3 |
| C.装置③可用于制备并收集少量NO2 |
| D.装置④可制得金属锰 |
三氟化氮(NF3)是一种新型电子材料,它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水蒸气能发生下列反应: 3NF3+5H2O=2NO+HNO3+9HF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
| B.NF3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因此NF3在空气中泄漏时不易被察觉 |
| C.一旦NF3泄漏,用石灰水溶液喷淋的方法可以减少污染 |
| D.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6.02×1023,生成22.4L NO气体 |
进行下列实验,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
操作及现象 |
溶液可能是 |
| A |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升高至70℃,溶液变澄清。 |
C6H5ONa溶液 |
| B |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 |
Na2SiO3溶液 |
| C |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
Ca(ClO)2溶液 |
| D |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又变浑浊。 |
Ca(OH)2溶液 |
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