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和表格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非洲水资源协会在2006年举行的第13届大会上发表报告说,非洲三分之一的人口缺乏饮用水,近半数的非洲人因饮用不洁净的水而染病。报告指出,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善,那么到2010年至少有17个非洲国家将严重缺水。水资源问题可能成为一些非洲国家之间发生纷争或冲突的导火索。联合国的统计数据表明,非洲拥有5.4万亿立方米的水资源,但由于缺少资金和相关设施,目前只有4%的水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
材料二 世界水资源分布表
分布 |
面积(106 km2) |
水量(103km2) |
占总量的% |
平均停留时间 |
江河 |
— |
1~2 |
0.0001 |
12~20天 |
大气圈(云和水汽) |
516 |
13 |
0.001 |
9~12天 |
地下水(小于800m深度) |
130 |
67 |
0.005 |
15~30天 |
盐湖与内陆海 |
0.5 |
104 |
0.007 |
101~102年 |
淡水湖 |
0.85 |
125 |
0.009 |
101~102年 |
地下水(800m深度以下) |
130 |
8300 |
0.59 |
102~l03年 |
冰川与冰帽 |
28.2 |
29200 |
2.07 |
104年 |
海洋 |
361 |
1370000 |
97.31 |
103~104年 |
总计 |
516 |
1407810 |
100 |
— |
(1)根据上表,目前人类较易利用的水资源是 。
(2)陆地各种水体中,更新速度最快的是( )
A.河水
B.冰川水
C.深层地下水
D.淡水湖泊水
(3)非洲水资源总量不小,有世界最长的河流 河,有水量丰富、水能蕴藏量世界第一的河。但许多国家严重缺水,其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 。
(4)解决非洲水资源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据美联社2014年2月2日报道,连日来寒潮给欧洲大部分地区带来了强降雪和极端严寒天气,白天气温降至零下10℃到20℃左右,到晚上气温可低至零下20℃至30℃欧洲许多国家的交通运输陷入停顿和瘫痪状态。读下图回答。
(1)有人说:“西欧似乎对冬季寒潮和冰雪完全准备不足”?试从气候的角度加以解释。
(2)导致图中甲处一月0℃ 等温线向北凸出的两个主导因素是什么
(3)2012年12月底,一艘油轮从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区出发经苏伊士运河前往美国,这艘油轮预计航行一个月时间,试述当航行至地中海时常见的天气状况?以及当航行至丁海峡时航速较慢的理由是什么?
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 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 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 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1)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被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
(2)简述图示地区西部多高山、地势崎岖的内力作用及R河大峡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水文、土壤、生物三方面的影响。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夏季,人们用“水深”“火热”来比喻我国的天气,可谓恰当之极。夏季的高温波及南方多数省份,许多城市的气温高达40°C以上,湖南省平均气温为1951年来最高,降水量为1951年来最少;而北方地区却是雨水不断,东北地区更是暴雨频繁,松花江流域出现了1998年来最大的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专家认为,多种原因造成了“水深火热”天气,其中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是重要的自然原因之一。
材料二:2013年8月11日全国高温区域预报图。
(1)图中甲、乙两地夏季形成高温天气的原因有何差异?
(2)专家认为,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是造成今年夏季北方大水南方酷热的自然原因之一。试从积雪冰川的多少与地温、气温、季风环流的联系角度,分析其中的原理。
(3)持续的高温天气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不利。气象专家建议,高温期间,乙地区的水稻田应采用日灌夜排的灌溉方式。请简要分析日灌夜排的灌溉方式的作用。
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甲河流域干流建有多个梯级水电站。回答下列问题。
甲河干流梯级水电站开发前后的甲河流量分配比例
流量分配 |
春季 |
夏秋 |
冬季 |
开发前的比例 |
61% |
24% |
15% |
开发后的比例 |
38% |
32% |
30% |
(1)说明甲河径流量主要来自N市以上河段的自然原因。
(2)简析甲河干流开发梯级水电站对W国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区域地形特征对人类活动产生深刻影响。下图为我国汉中地区及周边地形图。
(1)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4分)
(2)指出影响图中铁路线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石坎梯地”(下图)是本地区山区坡耕地整治常采用的一种模式。
(3)推断石坎梯地在保持水土方面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