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和表格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非洲水资源协会在2006年举行的第13届大会上发表报告说,非洲三分之一的人口缺乏饮用水,近半数的非洲人因饮用不洁净的水而染病。报告指出,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善,那么到2010年至少有17个非洲国家将严重缺水。水资源问题可能成为一些非洲国家之间发生纷争或冲突的导火索。联合国的统计数据表明,非洲拥有5.4万亿立方米的水资源,但由于缺少资金和相关设施,目前只有4%的水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
材料二 世界水资源分布表
分布 |
面积(106 km2) |
水量(103km2) |
占总量的% |
平均停留时间 |
江河 |
— |
1~2 |
0.0001 |
12~20天 |
大气圈(云和水汽) |
516 |
13 |
0.001 |
9~12天 |
地下水(小于800m深度) |
130 |
67 |
0.005 |
15~30天 |
盐湖与内陆海 |
0.5 |
104 |
0.007 |
101~102年 |
淡水湖 |
0.85 |
125 |
0.009 |
101~102年 |
地下水(800m深度以下) |
130 |
8300 |
0.59 |
102~l03年 |
冰川与冰帽 |
28.2 |
29200 |
2.07 |
104年 |
海洋 |
361 |
1370000 |
97.31 |
103~104年 |
总计 |
516 |
1407810 |
100 |
— |
(1)根据上表,目前人类较易利用的水资源是 。
(2)陆地各种水体中,更新速度最快的是( )
A.河水
B.冰川水
C.深层地下水
D.淡水湖泊水
(3)非洲水资源总量不小,有世界最长的河流 河,有水量丰富、水能蕴藏量世界第一的河。但许多国家严重缺水,其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 。
(4)解决非洲水资源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阅读亚洲某区域等压线图(锋面系统中暖气团的水汽含量丰富),回答问题。
(1)在图上用箭头画出上海的水平气压梯度力(F1)和风(F2)的方向。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风速最大的是_________;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2分)
(3)描述未来几天东京的天气变化过程。
(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干燥度又称干燥指数,是指潜在蒸发量(指一时段内植物的蒸腾与地面蒸发之和)与降水量之比。下左图为陕西省水系与干燥度分布图。
材料二:陕西省原煤储量和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和5%。下右图为2000年至2010年陕西省煤炭转换变化图。
(1)根据上左图指出陕西省34°N以北地区地势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判断的理由。(4分)
(2)根据上左图分析陕西省干燥度的空间特征及形成原因。(8分)
(3)结合陕西省的位置,比较该省南部与北部地区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差异。(8分)
(4)陕西省将进一步加大煤炭的转换,对此你是否赞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8分)
(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烤烟对自然环境要求较高,低于10℃或高于35℃都不利于其生长.在我国,烤烟一般3, 4月为育苗期,5-8月为生长期。云南省是我国优质烤烟生产基地。
材料二:下图是我国烤烟种植面积的省区分布图和烤烟适宜生长土壤比重构成图。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从土壤和气候两方面说出烤烟适宜的种植环境。(6分)
(2)根据左图,描述我国烤烟种植面积的主要变化特点。(10分)
(3)以黑龙江省为例,分析该省大面积缩减烤烟种植面积的原因。(8分)
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某半岛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图中某地气候资料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气温/℃ |
24.5 |
24.8 |
26.9 |
28.7 |
30.2 |
29.2 |
27.7 |
27.3 |
27.7 |
28.7 |
28.0 |
26.3 |
降水量/ mm |
0.0 |
0.0 |
0.0 |
2.0 |
12.0 |
592.0 |
682.0 |
487.0 |
307.0 |
61.0 |
23.0 |
2.0 |
(1)依据材料一,绘制图中L一线的地形剖面图。(4分)
(2)依据材料一,简述图中地区的地形特点及东西两岸大陆架的特点。(8分)
(3)依据材料一、二中的信息,判断该地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其主要的分布区,并据材料分别说明理由。(8分)
(4)依据材料二,指出该地气候常常给农业生产带来哪些不利影响?并分析原因。(6分)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我国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二:某地人文景观照片
(1)依据材料一,描述图中A—B—C一线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4分),并分析其成因。(4分)
(2)材料二中的照片是西北地区常见的一种人文景观,说出其反映的突出自然环境特征(2分),并解释该特征的主要成因。(4分)
(3)简述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相同的优势自然条件(8分),并指出两地应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