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传统青灯黄卷式的阅读,日益被“快餐式阅读”所替代。这种阅读方式大多借助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方便快捷、随时随地、信息量大,或以新颖荒诞的视角,或以大量具有视觉冲击的图片,诸如卡通、生活幽默,来填充大脑中暂时的空白状态,博得人们轻松一笑。然而,快餐式作品往往形式新颖,内容贫乏,不足以承载千年的文化积淀、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快餐式阅读”往往浮光掠影,忽视深层精神思索,让书中的营养如过眼云烟。
材料二:2014年中国文化创意领域呈现以下新趋势:政府政策加大鼓励,民间资本深度介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在文化产品中的作用被进一步认识,创意将越来越值钱,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对知识产权利益的保障诉求。结合地方优势的文化旅游将会成为地域文化创意开发的一个核心要素,国际间合作和“走出去”要求会进一步增强。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快餐式阅读”的利与弊。
(2)请分析材料二中蕴涵的文化生活道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产能过剩一直是近年来中国产业发展的“痼疾”,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提出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长效机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目前我国主要传统行业产能利用率
行业 |
产能 |
产量 |
利用率 |
粗钢 |
10亿吨 |
7.2亿吨 |
72% |
电解铝 |
3000万吨 |
1988万吨 |
72% |
水泥 |
29.9亿吨 |
21.8亿吨 |
73% |
平板玻璃 |
10.4亿标箱 |
7.1亿标箱 |
68% |
造船 |
8010万载重吨 |
6010万载重吨 |
75% |
注:目前普遍的标准是,产能利用率小子75%为严重过剩。我国新兴行业风电设备制造的利用率只有67%,光伏电池为57%、多晶硅只有35%。产能严重过剩已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源。
材料二: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通过化解产能过剩带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014年7月15日《广东省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实施方案》正式公示。要求有效化解钢铁、水泥、船舶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要根据行业特点,开展有选择、有侧重、有针对性的化解工作。
(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问题。
(2)运用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化解产能过剩要以市场为主导的依据。
(3)请运用矛盾分析法对材料二进行简要分析,并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为我省化解产能过剩提出两点方法论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进入21世纪,我国明确提出城镇化战略。“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是今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为此,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二:布局新型城镇化,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应如何“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质量”。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材料一:2010—2013年我国经济有关数据
(1)解读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M省采取一系列措施引领创新发展:全面优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清理和废除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坚持市场化为导向引领科技成果的转化创新;引导企业增加创新研发投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华的体制和机制,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M省所采取的推进创新发展措施的依据。
材料三:新常态下,挑战增多,M省政府积极应对挑战,着力打造经济“升级版”。M省配套打出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以改革为导向,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加快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经济发展为着力点,有效推进经济增长后劲和可持续性;以百姓诉求为关键点,牢牢把握百姓增收、生态良好、社会平安三条“底线”;以依法治省为落脚点,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
(3)根据材料三,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相关知识,分析M省为适应新常态是如何打造经济“升级版”的。
2014年,又逢甲午。120年前爆发的甲午战争,是民之痛、国之殇。在甲午国耻120周年之际,某校时政学习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甲同学认为,清末政治腐败,内斗激烈。甲午之败并非海军之败,也非陆军之败,而是国家之败。日本是胜利是制度的胜利,大清帝国之败是制度的失败。
乙同学认为,为了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我们一方面要增强海洋意识,捍卫海洋权益;同时大力增强军队实力,不惹事也不怕事,对于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不回避、不妥协、不让步。
(1)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角度看,乙同学观点给找们什么启示?
(2)请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谈谈你对“不惹事、不怕事”的看法。
材料一:2014年8月2日,无锡苹果直营店(Apple store)——恒隆广场店正式营业。全国各地的“果粉”慕名前捧场 。“果粉”,指苹果公司数码产品的狂热爱好者。在中国就有着成千上万的“果粉”。2013年9月20日,苹果新产品iPhone5C和5S手机在国内发售。虽是价格高达五千多元的奢侈品,但北京、上海等地均出现“果粉”彻夜排长队购机现象,其中不乏一些透支消费的“果粉”。
材料二:苹果公司经营的成功,不仅是因为它独特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策略。而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它的产品设计。iPhone、iPad等颠覆了传统手机和电脑的使用方式,使其获得了丰厚的利润。目前中国市场最新款的iPhone6手机售价高达5000多元,苹果凭产品研发设计优势所赚利润占全部利润的70%以上,只有20-30%的利润分给众多环节的合作伙伴,但其中只有约6.50美元的价值自中国处于苹果产业的组装链条,中国工人分得的iPhone总价值只有1.8%,不足10美元。没有自己的品牌,替别人代工或跟风山寨永远成不了制造强国。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果粉”们疯狂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苹果公司的经营成功对我国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