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宣传画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对下面的宣传画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 A.美苏两极支配着世界各种力量 | B.国内“左”倾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
| C.前苏联国家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 D.新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 |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写道:1800—1850年半个世纪中,(英国)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基本保持稳定。……它们对物价的影响大大降低了。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机械化生产普及和交通革命 | B.劳动人民购买力显著提高 |
| C.圈地运动增加了劳动力资源 | D.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 |
某同学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准备了下列材料。其研究视角是()
| A.生态史观 | B.整体史观 |
| C.现代化史观 | D.社会史观 |
考古学家在希腊发现刻有雅典政治家铁米斯托克里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确定为14人刻写。可见“陶片放逐法” ()
| A.体现了全体公民的意志 | B.实际上被少数人所控制 |
| C.是打击民主政敌的手段 | D.臣民已上升为社会公民 |
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这一规定()
| A.加速“左倾”错误的继续泛滥 | B.违背农村经济的客观实际 |
| C.部分突破人民公社体制束缚 | D.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尝试 |
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沈志华认为,中苏的合与分改变了冷战的走向。《全球通史》书中也说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以后,……毛的继承者们发起了一场‘现代化’运动,……走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冷战世界。”这反映了()
| A.冷战是由中苏结盟而引发的 |
| B.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取决于中苏两国 |
| C.中美关系缓和促使冷战结束 |
| D.中国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