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国共两党为实现第三次合作而提出的基本方针 |
B.它是维护边疆地区团结稳定的民族政策 |
C.港、澳的回归是这一构想的成功实践 |
D.它标志着中国顺利完成了统一大业 |
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右图漫画反映的事件()
A.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
B.推动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
C.发生在“文化大革命” 时期 |
D.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改变落后经济状况的强烈愿望 |
鸦片战争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材料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A.中国的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 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C.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发展 |
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文中这样写道(如下图),他所说的“第二次革命高潮”包含的事件有()
①太平天国运动②义和团运动③戊戌变法④辛亥革命⑤国民革命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②③④⑤ | D.②③④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对于亚洲,战争改变了原有的格局。从此,中国同周边国家的传统关系日渐改变。”材料中的“这场战争”()
A.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
B.列强获得了在中国投资设厂的特权 |
C.彻底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夷夏观 |
D.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
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景德祥认为: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这一点许多国家21世纪初还未实现。这个国家不是一个“假国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有皇帝任命,但他们如果得不到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就无法执政。在这里作者强调的是()
A.德意志的代议制度不彻底、不完善 |
B.经普选、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对帝国政府有一定的制衡作用 |
C.帝国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
D.德国的选举制度比其他国家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