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体现了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由此可以看出
| 时期 |
秦汉 |
魏晋南北朝 |
隋唐 |
宋金 |
元 |
明 |
清 |
| 高层政区 |
|
州 |
|
路 |
行省 |
布政使司 |
省 |
| 统县政区 |
郡 |
郡 |
州 |
州 |
路、府、州 |
府、直隶州 |
府、直隶州 |
| 县级政区 |
县 |
县 |
县 |
县 |
县 |
县 |
州、县 |
A.中枢机构体系日趋严密
B.中央集权的逐渐加强
C.地方自主性不断增强
D.经济区域间联系加深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30多位春秋以来的著名大商人立传。他肯定追求富裕是人的本性,赞扬商人的智慧和经营艺术;提出政府对商人要“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司马迁肯定工商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 B.体现了当时的主流思想 |
| C.工商业官营与私营的竞争日趋减弱 | D.司马迁维护商人的利益 |
2013年7月16日清华大学4000多名研究生在校体育馆上了“最后一课”,校长陈吉宁的临行叮嘱聚焦于两个字:良知。良知是为人处世的根本,是社会道德的底线,就是要知耻、知愧、知恩。我国古代有位思想家提出要“致良知”、“知行合一”。该思想家是
| A.孔子 | B.朱熹 | C.王阳明 | D.王夫之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
结论 |
|
| A |
唐文宗太和五年(831)有左右巡使上奏说,长安坊门“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 |
坊市界限已经不复存在 |
| B |
《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 |
太平天国运动为近代化创造了前提 |
| C |
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 |
表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
| D |
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 |
罗斯福新政解决了农产品市场供应不足的问题 |
20世纪20年代,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有
①外国资本家被特许经营矿山②农民被允许出售剩余粮食
③商品价格由国家统一规定④部分工业企业实行私有化
|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代议制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下列各项中体现了这一进步趋势的有
①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开始形成②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③美国联邦共和体制的建立④美国两党制的形成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