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事件组合中,搭配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 B.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天津条约》 |
| C.开放广州——《马关条约》 | D.割香港岛给英国——《北京条约》 |
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企业中分别有50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
| A. | 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 | B. | 推动经济均衡发展 |
| C. | 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 D. | 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区域合作组织相继成立。其中以"通过共同的商业政策,促进国际贸易限制的逐步废除""汇集各国的资源以维护和增进和平与自由"为主要目标的是
| A. | 欧洲经济共同体 | B. | 亚太经合组织 |
| C. | 北美自由贸易区 | D. | 欧洲联盟 |
一般认为,1952年法国学者在分析当时世界格局时,提出"第三世界"一词。这里的"第三世界"是指
| A. | 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 |
| B. | 两个超级大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之外的国家 |
| C. | 既不属于"北约"也不属于"华约"的国家 |
| D. | 尚未获得独立的亚非拉地区国家、 |
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
| A. | 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 | B. | 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 |
| C. | 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 | D. | 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
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34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830亿美元。其带来的结果是美国
| A. | 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 B. | 加紧占领殖民地取得海外市场 |
| C. | 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 D. | 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生产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