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地方官职机构名称各有出处。宋代以中央朝臣充任各府长官,称作“权知某府事”,即暂时代理该府政事,简称知府。金代“以户部尚书瓜勒佳必喇为翰林学士承旨、权参知政事,行省于辽东”,即行省。二者体现的相似政治理念是
A.王权专制 | B.中央集权 |
C.权力制衡 | D.地方分权 |
司马迁说:“(齐)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修善政”的具体措施是
A.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 | B.兴修水利,开河凿渠 |
C.尽地力之教,发展生产 | D.“尊王攘夷”,扩充势力 |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裁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 |
B.在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 |
C.明朝以前的中国采取集体决策方式 ![]() |
D.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 |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
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
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
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
明史专家吴晗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这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D.②③④
“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处,领以亲信、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
①因军事需要而设置②降低了行政效率③参与国家决策④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