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现象中,能正确反映或证明地球公转的是( )
| A.北半球所见的天体每日绕北极星做逆时针方向运动 |
| B.一年之内泰山观日出时间不同 |
| C.南北半球相同纬度地方时相同 |
| D.河流两岸侵蚀程度不同 |
我国某校高三(2)班学生进行家族人数统计,结果是:我辈269人,父辈524人,祖辈106人。图中的点表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我辈、父辈和祖辈出生时期该地区人口再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
| B.祖辈出生时期人口出生率较低 |
| C.我辈出生时期人口死亡率较高 |
| D.父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 |
关于该校所在地区人口增长或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该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处于阶段Ⅲ |
| B.该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经历了Ⅳ—Ⅲ—Ⅱ—Ⅰ的过程 |
| C.目前该地区青壮年劳动力明显不足 |
| D.目前该地区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 |
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北京、成都、西宁到拉萨对开3列旅客列车。至此,一道跨越青藏高原的独特旅游风景线正式浮出水面,青藏高原独有的旅游资源将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旅游中游客发现,青海湖著名的“鸟岛”已经与湖岸相连成了半岛,主要原因是
| A.湖水被大量抽取来灌溉农田 |
| 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泥沙在湖里淤积 |
| C.该流域的农牧业用水增多,其补给河水被大量用来引水灌溉 |
| D.气温升高,气候干旱,蒸发量增大 |
下列四幅图中,最能表现青藏铁路沿线的湖泊特征的是

北京至拉萨首辆旅客列车7月1日21:30从北京出发,全程运行47小时26分钟,到达拉萨时见到的景象是
| A.旭日东升 | B.烈日当空 |
| C.夕阳西下 | D.繁星满天 |
读某地区1月份等潜水位线与等高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
| A.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
| B.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
| C.河流左岸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右岸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
| D.河流右岸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左岸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
在6月份,下列关于等潜水位线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流两侧的等潜水位线都向南弯曲 |
| B.河流东岸的等潜水位线向北弯曲 |
| C.河流东岸的等潜水位线向南弯曲,西岸向北弯曲 |
| D.河流两侧的等潜水线不会发生变化 |
读图“三种陆地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甲代表的水体是:()
| A.雨水 | B.冰川融水 |
| C.潜水 | D.承压水 |
箭头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 A.1~2月 | B.3~4月 |
| C.6~7月 | D.10~11月 |
鄱阳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由此导致的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 A.a变大 | B.b变稳定 |
| C.a在丰水期变小 | D.b在枯水期变大 |
矿井事故可以分为几类,有的是瓦斯(成分类似于天然气)爆炸,有的是透水事故,有的是塌方事故,有的是井喷事故等。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丁处所属地质构造可能为()
| A.背斜 | B.向斜 | C.褶皱 | D.断层 |
下列地点煤矿能够露天开采且比较安全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从矿难成因上看,图中a、b两处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
|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
丙处的地形及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背斜山侵蚀作用 | B.背斜山风化作用 |
| C.向斜山沉积作用 | D.向斜山侵蚀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