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四点为两分两至日。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表示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图中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 )
A.0º | B.90º |
C.23º26ˊ | D.66º34ˊ |
下列四幅图表示地球到达乙时光照情形的是( )
图为某地某日内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该日太阳高度最大时物影朝向正南,完成问题。当该地一日内物影最短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A.23°26′N;30°W |
B.17°S;150°W |
C.23°26′S;30°E |
D.17°N;150°W |
图示季节,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北半球白昼逐渐缩短 |
B.北印度洋向西航行船只顺风顺水 |
C.地中海气候正值多雨期 |
D.地球公转速度渐快 |
图反映的是北半球M、N、P三地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情况,读图回答问题。图中反映冬至日情况的一组是
A.M1、N1 | B.M2、N2 | C.M1、P2 | D.N1、P2 |
三地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P、M、N | B.M、N、P |
C.N、M、P | D.P、N、M |
若N地位于大陆东岸,则该地最可能的气候类型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 B.地中海气候 |
C.温带海洋性气候 | D.温带季风气候 |
图为衡水市某中学一学生所画的2011年6月21日某时刻的不同日期分布图,其中阴影部分为6月21日,N为北极点,经线NQ位于太平洋中。读图完成问题。图示时刻,甲地
A.日影朝向西南 | B.日影朝向东北 |
C.日影朝向正南 | D.无日影 |
据图可知
A.甲地的日期为6月20日 | B.NQ为0°经线 |
C.P地日出东南 | D.北京时间为6月22日8时 |
该日前后一周内
A.衡水市的昼长逐渐增大 |
B.该校操场正午时旗杆的影响子先变长后变短 |
C.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动,后向南移动 |
D.黄河下游的凌汛危及到两岸居民的安全 |
读下列材料,回答3题
材料一 据报载,内蒙古乌海市近几年大量兴建开发区,引进高耗能产业。
材料二 新华社北京2005年2月3日电 进入2005年不久,国家环保总局陡然发力,叫停了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在建项目。内蒙古乌海市引进高耗能产业的资源基础是
A.太阳能资源异常丰富 |
B.因近黄河,水利资源丰富 |
C.煤炭资源丰富 |
D.风能资源丰富 |
以下可能被乌海市引进的工业是
A.电子计算机制造 | B.炼铝厂 |
C.畜产品加工厂 | D.羊毛衫制造厂 |
如果乌海市的某些企业也在被环保总局“叫停”之列,则可能因为
A.当地资金不足 | B.涉嫌违法批地 |
C.造成农民失业 | D.产生工业三废 |
读下面“鲁尔区各产业人数的变化图”,完成2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表示第二产业,b表示第三产业,c表示第一产业 |
B.1985年后,a产业就业人数迅速升高的原因是积极发展新兴工业 |
C.从1970年开始,b产业就业人数逐年下降的原因是鲁尔区经济一直处于衰落状态 |
D.1999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达60%以上 |
鲁尔区从1970年约220万人到1983年约195万人,人口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A.鲁尔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但招募了大量劳动力 |
B.鲁尔区因传统工业的衰落,有大量人口迁出 |
C.鲁尔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虽然很高,但有大量人口迁往到南部斯图加特等地 |
D.既有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也有人口迁移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