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空关着的残破房屋、人烟稀少的马路、几无船只的冷清码头,……一派萧条的景象,2013年3月以来,这座苟延残喘的城市——底特律——已经走到破产的边缘。
底特律兴起的18世纪,内河水运是美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底特律和其所在的密歇根州,依靠优越的条件,一跃成为美国的重工业中心。1914年,由老福特首创的流水线作业,不仅带动了汽车产业的蓬勃兴盛,更使底特律因为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总部齐聚于此而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汽车之城”。
但是,随着本土普通轿车市场渐趋饱和,日、德车系国际竞争力日趋增强,雪上加霜的金融危机……图示意美国部分地区。
(1)简述18世纪底特律成为重工业中心的区位优势。(8分)
(2)分析目前底特律城市衰落的主要原因(8分)
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进行一次地理实验活动。其过程是将黄土装入木框内,在左侧种上苔藓和杂草,右侧裸露。培植两周左右,让植物成活。用砖头或小凳子将木框架起来使之呈斜坡状,在木框两个开口处的下方摆两个脸盆,再把带小孔的塑料饮料瓶装满水,放到支架下用手转动塑料饮料瓶,让水流泻干净。
材料二:如图
回答:
(1)从实验现象上看,流淌到左右两个脸盆里的水有何不同?
(2)该实验验证的地理现象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其地理原理。
(3)该实验所验证的地理原理,主要适用我国哪一些地区?
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读图回答问题。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
(1) 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是________ 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地区。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_______地区与_____地区。
(2) 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_____地区和____地区向____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从流入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右边光照图,回答:
(1)A地的日出时刻是_______点钟,昼长_______小时。
(2)当A地是星期四 8点钟时,B地是星期___的___ 点钟,
(3)此刻D地的日影朝向_______ 方,C地的日影朝向________方。
(4)有一架飞机从B地途径C地飞往D时,飞行方向有何变化?
某工业城市拟在ABCDE适当的位置新建化工厂、自来水厂、钢铁厂、水泥厂,请根据资源\交通等条件,同时考虑对环境的保护,选择合适的区位,布局相关企业。
(1)化工厂宜布局在 ______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来水厂宜布局在 _____ 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钢铁厂宜布局在______ 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水泥厂宜布局在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表”,回答问题。
世界 |
发达国家 |
发展中国家 |
||||
城市人口 (亿) |
城市化水平 (%) |
城市人口 (亿) |
城市化水平 (%) |
城市人口 (亿) |
城市化水平 (%) |
|
1950 |
7.34 |
29.2 |
4.47 |
53.8 |
2.87 |
17.0 |
1960 |
10.32 |
34.2 |
5.71 |
60.5 |
4.60 |
22.2 |
1970 |
13.71 |
37.1 |
6.98 |
66.6 |
6.73 |
25.4 |
1980 |
17.01 |
39.6 |
7.98 |
70.2 |
9.66 |
29.2 |
1990 |
22.34 |
42.6 |
8.77 |
72.5 |
13.57 |
33.6 |
2000 |
28.54 |
46.6 |
9.50 |
74.4 |
19.04 |
39.3 |
2010 |
36.23 |
51.8 |
10.11 |
76.0 |
26.12 |
46.2 |
(1)在下面空白图中画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增长折线图。(要求:发达国家用实线;发展中国家用虚线;点、线清晰准确)
(2)发达国家在1950~1980年间城市化水平上升_______%(取整数,下同),从1980~2010年,将上升______%,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展中国家在1950~1980年间,城市化水平上升__________%,从1980~2010年,将上升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