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张老师很善于发现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地为班级作出自己的贡献。 |
B.登上南山,开县新城的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
C.周笔畅童年照片曝光,其姿势表情让人忍俊不禁。 |
D.季羡林先生虽然已经猝然长逝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一系列优秀文学作品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 |
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句子是:
我曾经乘船路过三峡,也游过三峡,相当程度来讲,是奔着唐诗的意境而去的。唐诗的精华在哪儿?想想看,那时候没有机器船,只有根根悠悠纤绳拉着的舟,江水伴着纤夫的号子,时而间几声猿啼,有如闪电划破山谷,惊心动魄,余音缭绕,那才是峡谷中强劲的音符!李白歌:“两岸猿声啼不住”,杜甫吟:“风急天高猿啸哀”,高适唱:“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在他们的诗里,三峡景物中,猿啼是最难忘的。
A.诗人笔下的“猿啼、泪尽、肠断”令人心伤。 |
B.唐诗中使人向往的猿啼之声。 |
C.我以为就是那可见可闻的猿影、啼声。 |
D.请领略唐代诗人孤寂伤感的情怀。 |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老年、青年、孩子们,一群群涌向那青青山坡——那儿就是1941年10月21日300个孩子被纳粹集体残杀的地方。 |
B.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
C.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
D.福建漳州的江东桥,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 |
下列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石拱桥》重点抓住了我国石拱桥的两个主要的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苏州园林》整体的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而这个整体特征又主要是通过“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森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方面来体现的。这两篇都是事理说明文。 |
B.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
C.课文《芦花荡》选自《孙梨文集》,是孙梨“白洋淀纪事之二”。孙梨,现当代作家,著有小说集《荷花淀》,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
D.扩写要忠实于原作,不改变中心意思;为了突出中心,扩充那些值得扩充之处,而不是任意发挥,故意把话拉长;扩写时,要注意情节的发展符逻辑,人物性格前后统一等。续写是指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对原文做延伸。 |
下列对课文中关键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的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亲爱的爸爸妈妈》):一会说记忆很沉重,一会说很美丽。是矛盾的说法。恰好说明在极度悲痛愤怒心境下的思维状况的真实反映。 |
B.“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苏州园林》):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大多数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都可以大量复制。 |
C.“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老王》):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然而在“文化大革命”那个动乱年代里,作者作为知识分子被打倒在地成了“臭老九”,很不幸,却经常受到很贫穷的老王的关照,可是作者回想起来,自己对老王的关爱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
D.“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学进步是一首悲交集的进行曲。”(《奇妙的克隆》):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殃及人类,科学的发展会越来越深刻触及人类的伦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类心灵。所以不要随便发展科学技术,要适当控制发展速度。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一组词语运用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A.是形容词,也是一对反义词,对比运用,达到正话反说的讽刺效果。 |
B.是形容词,也是一对褒义词,对比运用,达到正话反说的讽刺效果。 |
C.是形容词,也是一对贬义词,对比运用,达到正话反说的讽刺效果。 |
D.均是形容词,文明是褒义词,野蛮是贬义词,是一对反义词,对举达成正话反说的讽刺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