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孙中山创建兴中会时指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效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涂(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蚕食鲸吞……。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开发中华资源,抵御列强侵略 | B.推翻满清贵族统治 |
|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D.以救国救民为己任 |
普罗塔哥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两者的共同之处是都体现了()
| A.人文主义 | B.自由主义 | C.理想主义 | D.个人主义 |
文学作品是时代风貌的艺术再现。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的出现,都突出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是()
| A.民族经济的交流 | B.自然经济的发展 |
| C.对外贸易的拓展 | D.商品经济的活跃 |
近代著名画家陈衡恪解释文人画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说明了文人画所具有的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下列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文人画风貌的是()
A B C D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实际上是指()
| A.天体运行法则 | B.社会发展规律 |
|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 D.天人感应理论 |
汉兴之初,汉高祖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汉武帝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
)
| A.君主个人的价值追求 | B.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
| C.道学理论的发展完善 | D.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