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是二十世纪中国走在世界前列的三位伟人,他们领导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飞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领导创立中国同盟会,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这是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建立的最具历史意义的伟大功勋。
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孙中山先生十分关注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敏锐地认识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变革的重要影响,毅然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赋予三民主义思想以新的内涵。
——摘自胡锦涛同志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从革命斗争的这种失误教训中,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不能以教条主义的观点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不能否认,毛泽东同志在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邓小平同志说,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摘自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峻局面,以他的远见卓识、丰富政治经验和高超领导艺术,在千头万绪中首先抓住决定性环节,从端正思想路线入手进行拨乱反正,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支持和领导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摘自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实质上高举的是哪两面大旗?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建立的最具历史意义的伟大功勋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他领导在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方式有何特点?邓小平同志评价毛泽东同志的方法是什么?
(3)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我们应从三位伟人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请回答: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 “私学文化”中 “民本思潮”的表现,并分析这一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根源。
(2)概述秦汉、两宋时期的“帝国文化”的形成过程。
(3)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幼弱的主要原因
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参照图1,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
材料二
材料三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
——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2)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图2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
材料四“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概括材料四陈旭麓是如何评价“中体西用”的,指出这一评价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4-16世纪的东西方都有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但其性质和对历史发展的作用却是迥异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先秦的人文主义思潮就以道德人本主义和民本主义的形式在诸子百家的相互辩难、相互补充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为中国古代哲学宝库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乔根锁《论中国先秦儒家哲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1)结合所学,指出先秦儒家和墨家人文主义思想的表现。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先秦人文主义思想的历史影响。(4分)
材料二 “我是人,凡是人的一切特性我都有”“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意大利诗人,1304---1374)
“每个人具有追求金钱的天生欲望”
——波吉奥(意大利历史学家,约1380---1459)
(2)归纳材料二中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简要分析该思想产生的原因。(6分)
材料三他(李贽)不是一个哲学体系的创立者,确切些说,他是一个时代主导价值观的“反叛者”、主体价值观的“补漏者”一一正如他临死前说的,我的所作所为,于“圣教”有益无害,然其所说之“漏”,且言辞之烈,毕竟痛彻当权者之内心深处。
——《试论李贽人性论思想及其局限》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从性质和历史作用两个方面谈谈东西方人文思想的不同。(8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英国国内,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英国政府不能漠视中国人民的政府已有效地控制了中国大陆这一事实,英国在华实际利益超过了任何其他西方国家,……12月以后,缅甸、印度、巴基斯坦三个英联邦成员国接连宣布承认新中国,英国迫于形势压力,终于在1950年1月6日,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郑启荣、孙洁琬《试论1945——1954年英国对华政策的演变及其动因》
材料二: 1948年5月,斯大林对即将派往中国解放区的苏联专家小组组长说:“我们当然要向新中国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如果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胜利,我们两国沿着相同的道路前进,那么,就可以认为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是有保障的。因此,对于援助中国共产党人我们不能吝惜自己的努力。”
——伍修权《在外交部八年的经历》
材料三: 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了中苏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的全部合作,确认了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有效期为30年。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0年期满后,不再延长。
——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承认新中国的主要原因。英国承认新中国在当时对中英两国分别有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表明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态度是什么?主要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一、二中,苏联、英国承认新中国的含义是否相同,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材料三中,1980年全国人大废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表明新时期我国奉行了什么外交政策?总结中国对外关系史,你认为对当今我国制定外交政策有哪些历史启示?
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是反腐倡廉、预防犯罪的有效手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诸葛亮和白居易自愿向世人公开自己的财产状况,但在封建社会为何无从推广,阻力究竟来自哪里?……孝文帝“反腐”主要依靠由中央直接派出“使者”进行纠察,唐、宋都相继沿袭,但“财产与收入不符”如何惩处,则带有很大的个人好恶和随意成分。
——夏炎《古代官员的财产公开方式》
材料二英国是最早对官员财产公示进行立法的国家,1883年,议会通过《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1978年,美国政府颁布了《政府官员行为道德法》,1989年,又修订为《道德改革法》。它规定: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以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如实填写财产,由新成立的道德署收存,总审计长负责审查。若存在灰色收入,就会被治罪。财产报告向全社会公开,任何人都可以查阅。
——刘植荣《外国公务员如何公示财产》
材料三 1948年8月,国民党高层会议在庐山召开,蒋经国提出“公示高官国外财产”的建议,蒋介石不敢同意。
——苏州生《评蒋介石父子“官员财产公示”之争》
(1)你认为中国封建社会财产公示制度无从推广的主要阻力有哪些?据材料一指出封建统治者反腐采用的是什么制度?其反腐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哪些原则?指出英国能率先对官员财产公示进行立法的政治前提。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财产公示制度能成功推行的原因。
(3)结合时代背景,指出蒋经国提出官员财产公示的目的。蒋介石不敢同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