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首先进入绕地球运行的“停泊轨道”,通过加速再进入椭圆“过渡轨道”,该轨道离地心最近距离为L1,最远距离为L2,卫星快要到达月球时,依靠火箭的反向助推器减速,被月球引力“俘获”后,成为环月球卫星,最终在离月心距离L3的“绕月轨道”上飞行,如图所示.已知地球半径为R,月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求:

(1)卫星在“停泊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大小;
(2)卫星在“绕月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大小;
(3)假定卫星在“绕月轨道”上运行的周期为T,卫星轨道平面与地月连心线共面,求在该一个周期内卫星发射的微波信号因月球遮挡而不能到达地球的时间(忽略月球绕地球转动对遮挡时间的影响).

科目 物理   题型 计算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所有能源中,核能具有能量密度大、区域适应性强的优势。在核电站中,核反应堆释放的核能被转化为电能。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中子轰击重核发生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的核能。
(1)核反应方程U+n →Ba+Kr+aX是反应堆中发生的许多核反应中的一种,则a的值为多少,X表示哪一种核?
(2)上述反应中,分别用mUmBmK表示U、Ba、Kr的质量,用mnmp表示中子和质子的质量,则该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为多少?
(3)有一座核能发电站,发电能力P=1×106kW,核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η=40%,设反应堆中发生的裂变反应全是(1)中的核反应,已知每次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核能E1=2.78×10-11J,铀核的质量mU=3.9×10-25kg,求每年(365天)需要消耗的铀的质量。

核电站在运转过程中,如若发生事故,造成放射性污染,这对人体的遗传和变异有什么影响?

为了防止铀核裂变产物放出的各种射线对人体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需采取哪些措施?(举2种)

已知原子核Po的质量为209.98287u,原子核Pb的质量为205.97446u,α粒子的质量为4.00260u,静止的核Po在衰变中放出α粒子后变成核Pb,求:
(1)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
(2)衰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3)衰变后的瞬间,α粒子和Pb的动能。

1993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制得一种新的铂元素的同位素铂202(Pt),制取过程如下:(1)用质子轰击铍9(Be)产生快中子;(2)用快中子轰击汞204(Hg),反应过程中可能有两种:①生成铂202,并放出α粒子;②生成铂202,并放出质子、中子。(3)生成的铂202发生两次衰变,变成稳定的原子核汞202,写出上述所有的核反应方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