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驻欧共体大使巴特沃恩在为《通向欧洲联盟的道路》一书的序言中说:“它提供了密切联系西德和西方的最初手段,为法德永久和解奠定了基础,带来了作为共同市场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楷模的共同结构新形式。”“它”是指( )
A.国际联盟 | B.联合国 |
C.欧洲煤钢共同体 | D.欧洲联盟 |
在西方,有人称他为“雅典的乔治·华盛顿”。这里的“他”是指()
A.梭伦 | B.苏格拉底 |
C.伯利克里 | D.亚里士多德 |
法国学者加奈隆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这不能反映出()
A.古雅典民主的人民主权原则 |
B.古雅典民主的广泛性 |
C.演说是古雅典民众参与政务的重要手段 |
D.作者对古雅典民主制的肯定 |
王阳明曾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总结了自己的终生学问。对这四句话解读正确的是()
A.格物致知是心学的认识论 |
B.良知就是人性 |
C.心学注重对内心的阐发 |
D.区分善恶是心学的根本标准 |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在分析中国某一时期文化特征时曾这样概括: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该时期是()
A.汉朝 | B.唐朝 |
C.宋朝 | D.明朝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述各异。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孟子强调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商鞅主张“废井田,开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上 |
B.三者立论相同,都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
C.三者立论互异,但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 |
D.三者立论互异,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