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小题(共22分)
他是一片温暖的湖泊 (张守仁)
①我和汪老曾有较多的接触,时间最长的一次是1991年4月红塔山笔会期间,俩人共住一室达半个月之久,我面对面地向他学到了许多东西,终身难忘。
②汪老对我说:写作就是写语言。一篇作品的语言,好比河中的流水,切不断,割不开,互相融合,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他年轻时写的作品都能背出来,因为作品的语言有内在的节奏和韵律。记得《沙家浜》剧本在传阅过程中,有一场戏的稿子丢失了,团里领导和打字员急得团团转。汪老安慰他们,叫他们放心,不要着急。然后,他坐在打字机旁,将这场戏从第一个字一直背到了最后一个字。
③汪老说:要随时随地注意用文学语言描写你所见到的生活现象。他下放到张家口劳动住羊舍时,外面有一带树墙,夜班火车驶过时,车窗里的灯光一一照射在树墙上。怎样描述这种现象呢?他在《羊舍一夕》中是这样写的:“车窗蜜黄的灯光,一一照在树墙上,一方块,一方块,川流不息地追赶着……你总觉得刮下满地枝叶来似的……”“刮”字,表示火车灯光的力度和速度。
④汪曾祺到美国做访问学者时,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演讲的题目就是《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由此可见他对文学语言的重视。
⑤我喜欢写散文,利用深夜长谈的机会,向汪老请教写散文的经验。他告诉我:写散文应克制,要像画画似的留白。有的散文家的作品像一团火,熊熊燃烧,但看完觉得空空洞洞,留不下什么印象。写散文需要阅历,没有坎坷,没有痛苦,便写不出好文章。散文不能落入俗套,切忌拿腔拿调。所以,他一直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易自然,写得平淡一点,像家常话,亲切、朴素;当然也可以工笔、繁密,如何其芳的《画梦录》,别有风采,像一丛秾丽的花,“但这样的散文,我写不出来。”
⑥有一次我对汪老说:“我不是京剧迷,但对您执笔写的《沙家浜•智斗》中阿庆嫂的那段唱词特别欣赏,即:‘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汪老手里夹了一支烟,凑到嘴边猛吸一口,笑道:“你对这段唱词别太认真,我在那里搞了一组数字游戏。‘铜壶煮三江’,是受到苏东坡诗词的启发。‘人一走,茶就凉’,也是数字概念,它表示零。”
⑦我说:“没有诗词修养,古文功底,是写不出这段唱词的。”于是,他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他的祖父汪嘉勋是清朝末年的拔贡,从小就督促他握笔描红,背古文。到了小学五年级,祖父亲自给他讲《论语》,叫他多练毛笔字。祖父说:“你要耐心,把基础打好了,够你受用一辈子。”汪老说:“我13岁那年写了一篇八股文,祖父见了叹息道,‘如果在清朝,你完全可以中一个秀才。’祖父见我有了长进,就送我几本名贵的碑帖和一方紫色端砚。”
⑧在南国的那些春夜里,汪老跟我畅谈西南联大。谈在张家口时农科所叫他画土豆和马铃薯花,画成了一部《中国马铃薯图谱》,可惜没有像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样留传下来。那部《画谱》的原稿在“文革”中被毁掉了,他十分遗憾。
⑨有一天到了大理,我们在下关市游了洱海,参观了蝴蝶泉,晚上看了大理白族歌舞团演出的三道茶歌舞晚会。回到宾馆就寝,汪老把头靠在床栏上,颇为得意地对我说:“小张,你知道吗,我之所以写这几篇论述烹饪的文章,是因为我是《中国烹饪》杂志的特约撰稿人。要当一个名厨,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不能墨守成规,要不断创新,创造出新菜、新味来。照着菜谱做菜,绝没有出息。”
⑩汪老是美食家。一路上他坐到哪一桌吃饭,大家便众星捧月似的围着他,跟到哪一桌;他爱吃什么菜,大家跟着吃,很快那盆菜就吃得精光。
⑪经过那次笔会,我和汪老互相熟悉了起来,他把出版的《蒲桥集》签上名送给我,还写了一首七言诗,叫我去拿。记得前两句是“独有慧心分品格,不随俗眼看文章”。
⑫汪老的诗好,画好,文好。他不仅古诗写得好,白话诗也极有味道。但就是因为一首新诗《早春》,给他带来了灾难。
⑬1992年春天,我和《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迟,还有王元化先生,在深圳西湖度假。一日,徐迟到我的房间小坐,见桌上放着一本《汪曾祺作品自选集》,拿起来翻了翻,突然用书掩住脸,怀着歉疚的心情说:“是我害了他。”我吃了一惊,问他何出此言?他说:“1957年6月,我在《诗刊》编辑部工作,看到汪曾祺寄来的一组新诗《早春》。第一首是《彩旗》,只有两句:‘当风的彩旗,像一片被缚住的波浪’,我很欣赏,给他发表在《诗刊》上,这就惹了祸。‘反右’运动以后,《早春》和《彩旗》受到了无情批判,说作者诬蔑红旗是不自由的、被束缚的。他因此被划成了右派,下放张家口劳动。如果我不发他这组诗,也许他就没有这样的遭遇了。”
⑭汪老遭遇重重坎坷,却始终淡定、幽默、乐观地笑对人生,是许多人的良师益友;他虽未曾高居要职,却以自己的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影响了几代读者——汪曾祺,是一片温暖的湖泊。 (原文有改动)
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一路上他坐到哪一桌吃饭,大家便众星捧月似的围着他,跟他到哪一桌。
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一篇作品的语言,好比河中的流水,切不断,割不开,互相融合,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
第⑤段中汪老教给作者哪些写散文的经验?
第⑦段中作者插叙了汪老童年时的哪几件事?叙述这几件事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说说第14段在文中的作用。
第③段叙述汪老对作者写作方面的指导时,汪老的“用文学语言描写你所见到的生活现象”的写作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请结合你的观察与体验,用文学语言写出生活中的某一情景。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不可缠绕的心灵曹文轩
①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由。
十二岁那年春天,我在田野上发现了一株很瘦弱的小树苗,便将它挖回来栽在菜园里。它一天一天地长大了,两年后就蹿成一米多高。春天来临,它的树干是亮灿灿的紫铜色。它长得结实而漂亮。再过两年,它就能挂果——我想。然而,两年后,它并没有如我所期盼的那样。我的小桃树再也没有长高,而且还显出奄奄一息的样子。记得那时我很难过。
②后来我终于找到了原因:我的老祖母借它为瓜架,在它的跟下种了丝瓜,那些刁钻的丝瓜藤就沿着它的树干攀缘而上。若是直上也罢了,却是像锁链那样一道道地把树干箍扎起来,对它千缠百绕。我把它们全扯掉了。第二年,桃树又生机勃勃地成长起来。那年,春寒料峭,它开花了。夏天,桃子成熟了,十分可爱。
③如果我们也像这株桃树一样,被僵硬的知识的藤蔓所缠绕,我们就会失去创造力,失去生命的光彩,甚至会精神窒息。
④一位从事诗歌研究的朋友曾介绍过两首台湾小孩儿写的诗。诗的题目我都记不得了,诗句也已忘却,但大概意思还记得。一首诗说一群孩子去捉鱼,可是已没有什么鱼好捉了,他们自己就互相把对方作为鱼而玩起捉鱼的游戏来。在他们的欢笑声中,透出了一股悲哀。另一首诗说一个无拘无束的小孩儿光着脚丫在地板上跑起来,留下的脚印就像游动的鱼。妈妈来了,却用拖把将这些“鱼”一网打尽。这两首诗简直妙极了。我想,它们只能出自两颗未被僵硬的知识束缚的心灵。选文写了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请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选文说:“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由。”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请说说你对第②段画线句“我的小桃树再也没有长高,而且还显出奄奄一息的样子”中“奄奄一息”一词的理解。
阅读《爱的礼物》一文,完成下面问题。
①三天假期,飞快过去了。
②下午又要回到乡村的单位去。
③妈妈系着围裙,在灶房里给我赶做饼子,是那卷了葱花、调料和鸡蛋的馅饼。她一边做,一边不停的叮咛我回去好好工作好好工作。三天来,她一直都在这么说,我有点烦,想表示一点不满,但望一眼她挂着汗珠的脸庞,心又一下子软了。妈妈总让我心软,总是用爱把我驯服得乖乖的,我听着她永远叮嘱不完的话语,态度顺从得像一个很听话的孩子。
④当妈妈的叮咛终于出现一段间隙的沉默,我赶紧趁机逃出了灶房。
⑤外面飘着细雨,我站在院子里享受一份湿意,风和雨星子一起吹过来,好沁香的丁香味儿钻入鼻孔,我这才回头注视花园里的丁香树。这是一颗妈妈亲手栽培出来的白丁香,细细碎碎的枝头上,挂满了一串串洁白的丁香花,沐浴在雨露中,更显了几分娇白,湿嫩嫩的,很是美丽。我不禁脱口道:“这么美丽的丁香花,我真想折两枝带到乡下去!”喊完竟呆呆站在了丁香树前痴情了好大半天。
⑥雨大起来了。我深深的凝视了一会儿带着水珠的花姿,然后很是不舍地躲回自己的小屋收拾东西。
⑦一只大大的天蓝色旅行包,首先装进去的,总是进城一次逛书店买回的新书和稿纸,这是唯一我自己置办的东西。而其他塞满包的,便是妈妈永远赠送不完的爱的礼物。妈妈经常变魔术似的,将肉、面粉、菜做成各式各样的食品,笑眯眯的送给我,就连怎样吃,一次吃多少以及如何存放等等,她都要一遍又一遍的提醒到我出门才肯罢休,她知道我怕冷,总是要我多加衣服多加衣服;我喜淋雨,可她非要把雨伞塞进我的包里,而我不经意的一声咳嗽,她便凶着脸将那吓人的药片放在我手中。她很是细微,就连我平时馋嘴的果丹皮、泡泡糖、锅巴之类,她都会细心替我装好。反正,每次离家,非得背一个满满的包,她才肯放我走。
⑧我常想,母亲干嘛有那么多的爱呢?从小至今,我已背负了许许多多,可她依然源源不断地爱我,给我无穷无尽的爱的礼物,而她实在就是那么一个瘦瘦弱弱的样子,她那丰厚肥腴的爱,究竟在什么地方蕴藏呢?凝望她,我总也想不透。
⑨东西收拾得差不多了,那包也越来越鼓,抬头向窗外望去,雨依旧。突然发现妈妈踩着小凳子站在丁香树前。我倚窗仔细望去她正拿着剪刀一下又一下的采摘这丁香花。她面带微笑,用指尖拨弄着丁香枝条,细心又专注的挑选着一串串丁香花,她的表情和她的一伸手、一曲臂、一挥剪刀又一弯腰的姿势,在这一刻显得极为优美、和谐、摄人心魄。一时间,我竟被她的美丽惊呆了,我从没注意过妈妈也会有这般美丽的时刻。我本想跑出去给她雨伞的,但我怕破坏了这一刻的美妙,怕弄惨这幅雨季生动的风景。是的,这的确是一幅极真极美的风景:一个劳累一生的母亲,为出门工作的女儿,冒雨采摘爱的鲜花,多皱的脸上满是汗水和雨水,但她微笑得宽慰而灿烂,笑得一尘不染,就像那一尘不染的丁香花一样,又美又芬芳。
⑩我呆呆的注视着妈妈许久许久,热泪潮涌般滚下来,滑进嘴里,甜甜的、又涩涩的,很是叫人心绞。当妈妈终于捧着一大把含露的白丁香送到我手中时,我那颗脆弱的、承受不了太多爱与美的心,已有种清脆崩塌的感觉。
⑪我背起包,极为珍爱的捧着鲜花出门,妈妈一直笑笑地、笑笑地送我到巷口。花在我怀中美丽的芳香着,转头看妈妈,她依然笑笑地,笑得跟丁香一样芬芳,跟丁香一样的纯洁,跟丁香一样一样的馨香、俊美……第⑧段中说“而她实在就是那么个瘦瘦弱弱的样子,她那丰厚肥腴的爱,究竟在什么地方蕴藏呢?”联系全文,你认为“那丰厚肥腴的爱”究竟具体蕴藏在什么地方?(写出三点,4分)
“一时间,我竟被她的美丽惊呆了,我从没注意过妈妈也会有这般美丽的时刻。”句中两次提到“美丽”,请结合第⑨段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这“美丽”的?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请对文中划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本文题目为“爱的礼物”,有人建议将文题改为“芬芳的丁香”,你认为哪个好?为什么?
母爱深似海。假如明天就是你母亲40岁的生日了,你想打电话到电视台给她点歌,你该怎么说呢?
阅读《欣赏使人美丽》一文,完成下面题目。
①面对同一棵树,有人看到绿叶,有人看到了毛毛虫。真诚的人能够感知到他人的真诚,而骗子总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在说谎。善良的人会被别人的善举感动,在缺乏善心的人眼里,善就是傻……从这个意义上说,会不会欣赏别人是对自身品质的一种检验;学会欣赏别人,则是对自身品质的一种提升;对被欣赏者来说,欣赏是一种引导和激励。
②19世纪末,美国西部的密苏里有一个坏孩子,他偷偷地向邻居家的窗户扔石头,还把死兔子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臭气熏天。他9岁那年,父亲娶了继母,并对继母说:“亲爱的,你要好好注意他,他是全郡最坏的孩子,他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向你扔石头,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让你防不胜防。”继母好奇地走近这个孩子,当她对孩子有了了解之后说:“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引导下,这个孩子的聪明找到了发挥的地方,后来成了美国当代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这个人就是戴尔·卡内基。
③台湾作家林清玄去一家羊肉馆用餐,老板对他说:“你还记得我吗?”林清玄说:“记不起来了。”老板拿来一张20年前的旧报纸,那里有林清玄的一篇文章,那时他在一家报社当记者。这是一篇关于小偷的报道,小偷手法高超,作案上千次,次次得手,最后栽在一个反扒高手的手上。文章感叹道:“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如此灵巧,风格如此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成就的吧!”老板告诉他:“我,就是那个小偷,是你的这段话引导我走上了正路。”如今他开了好几家羊肉馆,成了那里颇有名气的大老板。
④连小偷身上也有可欣赏的地方,连小偷也能在欣赏的引导下走上正路,我们周围还有什么人不能欣赏、不能被引导呢?
⑤学会欣赏别人吧!欣赏你的同事,你和同事之间会合作得更加亲密;欣赏你的下属,下属会工作得更加努力;欣赏你的爱人,你们的爱情会更加甜蜜;欣赏你的孩子,说不准他就是下一个卡内基……学会欣赏你周围所有的人,你周围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丽。从文章第①段知道欣赏具有双重作用: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下面格式,概括第②段或第③段的内容。
欣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他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句子可以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
A.当我们在生活![]() |
B.敬人者,人恒敬之;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 |
C.欣赏别人得到的回报是超值的,就如同通过欣赏本想得到一片枫叶,而得到的却是一片枫林。 |
D.美是生活的阳光,是大地的精华,是艺术的冠冕,是人心中开放的鲜花。没有对美的渴求,人类可能还混迹于一般的动物群中。 |
比较文中加线句和下面的改句,谈谈原句表达的好处。
这位小偷心思细密,手法灵巧,风格独特,做任何事情会有成就。
原句表达的好处:
阅读《过年》一文,完成下面题目。
①雪飘下来,不断飘下来,是谁的衣裳,飘落到麦苗的身上,积蓄着体贴的温度。一片又一片,很多片,是谁的知音,在片片雪花上写满爱的祝愿。
②在这场年底下起的大雪面前,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掩饰不住的笑容,“瑞雪兆丰年”是大家想得出来最好听的一个词语。还有什么比来年的丰收与富足更让人满怀希冀的呢?
③忙着赶制年糕的人家冒出腾腾的热气,刚出锅的年糕带着秫米的香味,沾满了新年的气氛。馒头上、花卷上点上红红的圆点,炸鱼与熏肉的香味感染着空中的雪花,雪花也似乎成了一份美味。大家都在自己的家里猫着,积蓄着身体里的能量和情绪,为尽情的娱乐消遣做好准备!孩子们最大程度的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用雪创造着一切!
④屋檐上滚落下的雪花,消失在金黄色的光中。四处里灯火通明,整个城市像一块发光的琥珀,照亮了野外被风吹起的雪,照亮了踏雪归来的人脚下的路……在一片银白色里温柔了那串长长的脚印。
⑤是谁拥有这张至高无上的通行令,占据了所有的地面和天空——快乐的人们,在漆黑的角落里燃起火龙一样的爆竹;宁静的夜空里,间或有色彩缤纷的烟花绽放,点燃了夜空的激情。烟花散处,如流星闪烁,照亮了树上每一根细小的枝桠,保留下了脸上每一丝幸福的笑容,人们已经放开了脚步,向新年进发。
⑥清晨,路中央不知被谁堆出了一个样子可爱的雪人,胖胖的脸庞,红红的鼻子,黑如点漆的眼仁,他是谁梦里的人呢?
⑦狂欢了一夜的人们还在沉睡中。院子里贴满猩红的剪纸,树干上、窗棂上、院门上……
⑧路上穿梭着赶早拜年的人,并相互传递着心里的祝福和感恩。
⑨清晨的阳光把树枝的影子照在斑驳的墙上,对联映红了门口的积雪,倒贴的福字里更有说不完的年的味道。太阳出来了,像一张红红的铜锣,敲响新年的开始……阅读第②段,为什么“在这场年底下起的大雪面前,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掩饰不住的笑容”?(3分)
全文洋溢着浓浓的过年的气氛,年的味道无处不在,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年的味道,请摘录下来。(不少于四处,4分)
本文的语言十分优美,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例句除外),按下面例子写出你喜欢的理由。
例:句子:雪飘下来,不断飘下来,是谁的衣裳,飘落到麦苗的身上,积蓄着体贴的温度。
理由:我喜欢这一句将飘落的雪花比作衣裳,用“积蓄着体贴的温度”将雪花写得
含情脉脉,充满温暖感。
喜欢的句子:
喜欢的理由:
阅读张迪安《碗》,完成下面小题。(共15分)
①我家的瓷碗,已经很久没有换过了,它不甚惊艳,但看起来却很有家的味道。沾过胖乎乎的饭粒,装过令人垂涎欲滴的黄焖鸡,挨过竹筷子的碰,受过铁调羹的敲,淋过柠檬味道的洗洁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家的碗敛藏了所有生活的味道。
②端起碗吃饭的时候,眼睛从碗的弧形边缘处打量着同桌吃饭的家人们,有的吃得慢条斯理,有的狼吞虎咽,有人嗜辣,有人爱甜,虽然形态各不相一,然而饭香氤氲,洋溢在每个人脸上的都是幸福。
③七月的一天,新闻里播报了一起火车追尾事故,死亡惨重。端着饭碗的我,浏览到相关信息时,忽然觉得饭菜难以下咽。有多少正在家里守候儿女归来的父母在听到这则消息时,震惊地摔碎了手中的碗;有多少家庭从此都要空上一副碗筷出来,等待那个永远回不了家的人……碗中的饭在此时变得格外冰凉。
④餐桌对面的空饭碗里是否会有这样看不到的留言:我从远方赶来,特意坐了动车,只是为了能早一点看到你,握住你温暖的手,和你坐在一桌吃饭,相互对望,筷子会在夹菜时碰到一起,我想要尝尝你的手艺有没有进步,我的妻子。然而抱歉,我无法归家,原本热乎乎的饭菜凉了又热,你还是等不到我,原本给我盛饭用的小白碗,如今是否接满了你的泪水?
⑤碗筷坠地时破碎的声音中是否能追寻到这样触不到的思念:我放假第二天就跳上了火车,一学期没有见到您了,我想您包的茴香饺子想得要发疯,坐在动车上每过一座城市就给您发一条短信,我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近了,我的妈妈。天遂人愿的事情总是如此少,原谅我,妈妈,这顿饭又要您自己吃了,我的灵魂永远停在这铁轨上了。家里地上那个打碎的碗,您收拾的时候可千万要小心啊,不要被碎片划伤了手,我知道您的心在滴血。
⑥冷冰冰的陶瓷碗里有没有留下这样一段温热的话语:终于能见面了,我想你想得睡不着觉,这次我给你买了很多的礼物,吃的、玩的,还有一只很漂亮的小碗,以后用这个喂你吃饭吧,我不在家的时候,你有没有听爷爷奶奶的话,如果我回来发现你没有长胖,我可就生气啦!对不起,对不起,宝宝,妈妈……回不来了,是妈妈不好,以后再没有妈妈给你端你最爱吃的鸡蛋羹了,宝宝的小碗再没人能暖热了,以后……以后……再也看不见汤匙那边妈妈的脸了……宝宝,你别哭呀,我和你道歉好不好?
⑦死亡人数至今未明的事故,牵挂着多少人的心,上面的故事会在多少家庭里发生?打破的碗有多少?空出来的碗筷有几双?原本盛满佳肴的小碗,如今被苦涩填满,原本幸福的家庭聚餐,成为了最煽情的催泪晚会。
⑧最近的新闻上报道说,故宫也打破了一只碗,一只价值连城、举世无双的宋代哥窑碗。霎时间举国上下的媒体都把闪光灯对准了故宫。给予追尾事故的目光就此被转移。同样是碗,王公贵族家的和平民百姓家的果然是不能比,有哪家媒体统计过,时至今日,追尾已经欠下了多少顿团圆饭?
⑨宋代的哥窑碗自然很贵重,然而平民家庭里的碗也很贵重。一餐一饭,一只碗也可能陪伴人终老,看到碗角的磕碰也许就能想起某次晚餐上发生的趣事,摸到碗沿的弧度就能回想起母亲盛饭时手掌的温度,一只碗里的记忆又是多少钱可以换来的呢?
⑩打破一只碗,咣当一声,惊醒了多少美梦?一地碎片划破多少现实?捡起碎片,手掌划破,流出的是多少人的泣血哀歌?触感冰凉,多少家庭从此以后就要冰冷度日?打破的碗,你我都无法再将其焗上,只有午夜梦回时,那只碗才会回到当初的温暖。下列对选文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从细小的“碗”入手,巧妙联系,以小见大,角度新颖。 |
B.第⑦段和第⑩段中一连串的问号表达了作者的无比哀痛,同时也引发读者的深深思考。 |
C.第⑨段两个“贵重”的含义不一样,前者指举国上下对它很关注,后者指它满载亲情。 |
D.文章语言自然流畅,一些排比句式和排比段落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
联系文章和生活,谈谈你对“我家的碗敛藏了所有生活的味道”的理解。
把第④段中的“我”改为“他”,“你”改为“妻子”可以吗?为什么?
说说第⑧小节划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联系文章内容,理解第⑩小节划线句的深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