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7月《纽约时报》称:“在蒋介石总司令的授意之下,中国的关税政策发生了引人瞩目的变化,……新的关税政策将极大地提高美国、英国和苏联向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的关税税率,同时降低日本向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的关税税率。”这反映了( )
A.世界经济大萧条对中国的影响 |
B.国民政府以妥协换取中日和平 |
C.改订新约取得重大进展 |
D.国民政府改变了过去亲欧美的外交政策 |
20世纪初,巴黎、柏林、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了国家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促成欧洲这种文化变迁的主要媒介是
A.报纸和广播 | B.铁路和飞机 |
C.电影和电视 | D.网络和漫画 |
按艺术风格归类,下列作品归类正确的是
A.《人间喜剧》《西风颂》 | B.《战争与和平》《等待戈多》 |
C.《坐在椅子上的女人》《干草堆》 | D.《人间喜剧》《儒林外史》 |
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爱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他
A.与文学革命的方向一致 | 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 |
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 | 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
发源于西欧的启蒙运动能迅速波及欧洲大多数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A.它使文艺复兴运动进一步发展 | B.它追求政治民主和权利平等 |
C.它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天主教会 | D.它适应了发展中的资产阶级的需要 |
苏格拉底坐牢时,听到有一犯人在唱一首新歌,就要求教他唱。唱歌的犯人很吃惊:“您就要被处决了,为什么还要学唱新歌啊?”这位伟人回答:“这样我死的时候就多会唱一首歌。”这体现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 B.认识你自己![]() |
C.知识即美德 | D.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