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有人说,在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要同杜勒斯握手,被杜勒斯拒绝了。实际上并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其实,不管“握手”的具体细节是否存在,都无损于周恩来的形象,也不影响人们对当时美国对华政策的判断。杜勒斯无视中国代表存在的态度,使美国与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握手”的机会消失了,中美两大国家继续彼此隔绝与对抗,待到周恩来和尼克松日后来弥补这段隔绝岁月,已经是20世纪70年代的事了。从宏观大局来说,当时的杜勒斯确实不愿意与中国总理周恩来握手,这个“说法”本身是具有历史真实性的。因此,在日内瓦会议之后,“握手”倒真的成了中美关系的象征性词汇。
——熊向晖《关于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的传闻》(《百年潮》1997年第4期)
材料三我们必须记得,世界历史上享有相当长期和平的惟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在某一国家与其潜伏竞争者相继强大时,就会出现战争的危险。因此我相信美国要维持强势的世界。如果我们有强大、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
——尼克松在1972年1月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专访中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当时外交政策的核心,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中美怎样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日内瓦会议的突出贡献是什么?对中国产生了怎样影响?同一时期,新中国在外交方面还取得什么突出成就?
(3)据材料三,指出尼克松时代世界格局出现的新变化。与材料一相比,两者的外交政策有何不同? 为此尼克松对华采取了怎样的政策和行动?
(4)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制约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英法两国代议制发展完善的简要进程

英国
①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建立起来。
②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③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④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⑤1832年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
⑥1867和1884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法国
①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②1791年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③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④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宪法。
⑤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⑥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⑦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⑧1871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⑨1875年法国议会以353对352的一票多数通过了共和制。

材料二 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工商业企业家阶层和雇用劳动者阶级的人口大量增加,大量国民没有选举权的旧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要求了。结果,各地吁求议会改革的群众请愿运动此起彼伏。1832年6月7日,英国的议会改革法最后由国王签署生效……经由这样一种相对和平和渐进改革,的演变过程,英国的宪政民主政制逐渐形成且不断完善起来。……1726年,孟德斯鸠在欧洲各地进行了为期3年的旅游。尤其在英国18个月的考察,对孟德斯鸠的思想影响甚大。1748年,孟德斯鸠出版了他的最重要的著作《论法的精神》。
——以上材料均摘自《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1)据材料一、二,分别说明英法两国代议制形成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两国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共同原因。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目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日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及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理想统治方式,并分析民本思想的内涵。(2分,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本质区别,并简析民主思想在近代中国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美国革命基本上起因于帝国权力和殖民地自治这两种相冲突的要求;马萨诸塞的总督弗朗西斯·伯纳德在他于1765年11月23日寄给在伦敦的上司的信中,十分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美利坚的所有政治上的弊端皆起因于没有确定大不列颠和美利坚殖民地之间的关系。因此,在不列颠和美利坚存在着关于这种关系的种种意见,它们互不一致、互相矛盾。在不列颠,美利坚诸政府给看作是被授权制订地方法、只是在议会高兴的时候才得以存在的社团,议会……随时有权力解散它们。在美利坚,他们自称……是完备的国家,除了有同一个国王外,其他方面均不依靠大不列额;他们从容不迫地完善了立法机关,一点也不受大不列颠的立法机关的支配。……在一个如此巨大的矛盾中,谁将做出决定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革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利坚殖民地是如何解决大不列颠和美利坚殖民地之间的关系的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789年,1870年才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5年宪法是标志),此后才一直实行共和制。1789—1870年一共是81年,其中建立过第一、第二共和国。第一共和国1792年建立,到1804年第一帝国正式建立,第一共和国只有12年。1848年第二共和国成立,到1852年第二帝国建立,第二共和固只存在了4年。两个共和国总共16年,81年里有65年处在君主制度之下(包括立宪君主制)。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兰西共和国之路为何如此艰难?
(2)从法兰西共和之路的艰难历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清末,改良派倡导的是民权而不是民主,康有为、严复、黄遵完等都提倡民权,反对民主。梁启超也刻意分辨民权、民主之别……梁氏的新民说,乃是现代国家公民的意思。公民为国家服务,主要不是为争取个人自由与利益。
孙中山提倡的也非个人自由平等。三民主义里面只有民权主义,没有民主主义……他提倡的是国家自由,反对个人自由……他主张国家平等,可是他不相信人类有平等。
哲学家张申府认为民主政治就是一种与人为善,尽其在我,各得其所的政治。他晚年还说:“西方各国的宪法内容最初乃导源于天赋人权说,天赋人权说源自中国的儒家思想。可知天赋人权自为吾家旧物,遗留于海外二三百年之久,今可知游子还乡矣。彼西方既采入儒家言以建民主,吾何为不可以西方民主还之于儒家乎?”
——摘编自冯兆基《民国时期中国民主的构想》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民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进行民主构想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民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进行民主构想的因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