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 10分)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欧美四大国的历史文献。
材料一 “本宪法所授与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两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应依照手续选举之。”
材料二 “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 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帝国国会按普遍、平等的选举法选举产生。”
请回答:
(1)上述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四国的政治文献,按照顺序写出四国政治文献的名称。(2分)
(2)以上材料反映出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或政治体制)的哪四种具体类型?
(3)从国家元首产生上看,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不同?(3分)
(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资本主义代议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3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海军《火预言:2049年的世界》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指出1640—1870年间英国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政治、经济条件。
材料二 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机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孚,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3)利用材料三中克林顿和卡斯特罗的观点,以“正确看待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写一段短文。
要求:①必须包括以下关键词:“潮流”、“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策;②紧
扣主题,观点合理;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字左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四 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
材料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概括列宁心目中无产阶级政权的特点。
(5)依据材料五,归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14分)
材料一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将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在哈佛大学演讲
材料二 1950年春,让·莫内(“欧洲之父”)提出:由于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期,即将结束的马歇尔计划不可能延长;联邦德国成立引发法国公众舆论开始担忧德国威胁的重演……让·莫内敏锐地感觉到,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欧洲走向联合的机遇……1951年……坚冰已经突破,更广泛的欧洲联盟的前景出现在地平线上。
——崔永元《“欧洲之父”的思想及其亚洲启示》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对此出现了以下两种议论、看法:
看法一:“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刘心武《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看法二:见下图漫画(经济全球化)

材料四 1958年,张闻天向中央写报告,申请1959年上海办世博会。建议如石沉大海,没有结果。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第四十一届世博会,中国大步与大度地走向世界,并邀请世界走向我们。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歇尔计划”实施的背景和目的。(4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国家突破“坚冰”、走向联合的因素有哪些?(4分)
(3)选择材料三中任一看法,依据材料概括其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3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闻天的建议石沉大海的原因。(3分)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共12分)
材料一阅读下列表格:
表1 1851年至1913年德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统计表

年份
1851年
1855年
1913年
在校大学生
12400人
16760人
77484人,每万人中有大学生学历的为11.3人


表2 1801年至1900年英国、法国、德国取得的重要科技成果

国家
英国
法国
德国
重要科技成果(个)
198
219
356


——据潘迦华《论19世纪德国的教育改革》编制
材料二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直到1870年至1900年,德国的工业发展才形成一股真正的洪流,把这种发展速度的加快叫做“革命”是适当的。德国正是在这期间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国家……一些作为“未来”工业时代标志的新兴工业,像电气工业、化学工业、光学工业等,得到最早的开发和扶持。……德国的综合国力很快赶上和超过英国和法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科技化工业强国。
——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三德国是一个大师辈出的国度,拥有人类文明史上众多灿若星辰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马克思、恩格斯、爱因斯坦、普朗克、歌德、贝多芬等无一不是响彻云霄的伟人。
——网络资料改编
材料四联邦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先后于1959年和1960年超过法国和英国,年平均增长率为2.5%。在20世纪中第三次跃居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只是到1968年被日本赶上。联邦德国外贸总额在1953年超过法国,1954年超过加拿大,1962年超过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贸易大国。黄金储备在1948年仅有3亿美元,到1970年增加到124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5.2%,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徐聪《德国经济持续增长是实力和政策的双重效应》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的德国科技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70年后德国经济发生的变化并分析经济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写出除马克思、恩格斯之外的另两位具有突出成就的德国思想家,并评价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飞速发展、迅速赶超所有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原因。(3分)

(本题14分)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1) 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
(3) 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