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20%的H2O2溶液为反应底物进行的一组实验。该实验结果不支持的实验结论是( )
| 步骤 |
方法 |
观察结果 |
| 1 |
常温下自然分解 |
氧气泡少且小 |
| 2 |
常温下加铁离子 |
氧气泡稍多且小 |
| 3 |
常温下加鲜肝提取液 |
氧气泡极多且大 |
| 4 |
常温下加入煮沸冷却的鲜肝提取液 |
氧气泡少且小 |
A.酶的催化条件具有温和性
B.酶的催化效率具有高效性
C.酶的催化对象具有专一性
D.高温会导致酶的活性丧失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隔离能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
| B.自然选择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
| C.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 |
| D.种群基因频率变化并不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 |
雨水过多,农作物常发生烂根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中水分充足,微生物繁殖而引起烂根 |
| B.土壤中有毒物质溶解到水中,使根遭到毒害 |
| C.土壤因水涝温度低,使根受到低温损害 |
| D.土壤中缺乏氧气,根进行厌氧呼吸产生酒精,对根细胞有毒害作用 |
下列因素中,不能引起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是
| A.含新基因的个体加入 | B.自然选择 | C.基因突变 | D.随机交配 |
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交配,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全部的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计算该小麦种群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多少?
| A.50%和50% | B.50%和62.5% | C.62.5%和50% | D.50%和100% |
已知分泌蛋白的新生肽链上有一段可以引导其进入内质网的特殊序列(图中P肽段)。若P肽段功能缺失,则该蛋白
| A.无法继续合成 | B.可以进入高尔基体 |
| C.可以被加工成熟 | D.无法被分泌到细胞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