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阅读(6分)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下列各项中,对上面的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登上了东山和泰山,就改变了对鲁国和天下的看法。可见,站的高度不同,眼界和看法就不同。 |
B.圣人的言论远远超过一般人的学问,因而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他的言论所吸引了。 |
C.要研习圣道,就必须体会圣道是有本源,广远无穷的。大海之所以有浩渺的烟波、汹涌的涛澜,是因为大海本身的深广无涯。 |
D.孟子以太阳和月亮为喻,说明圣道就象日月那样,自己有光明才能给万物带来光明。 |
简要阐述你对“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①,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放勋曰②:‘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 《膝文公上》
【注】①契(xiè):传说中商的始祖,曾任舜的司徒,掌管教化。②放勋:尧的称号。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当时人们的通病是只在意吃饱、穿暖、居住安逸却不在意教育。 |
B.孟子认为百姓应当要懂得伦理道德,否则就和禽兽没有区别了。 |
C.慰劳百姓,纠正百姓,帮助百姓,使百姓自得其所,随后赈济百姓给百姓恩惠是圣人的职责。 |
D.圣人不去耕作是因为他们有比耕作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教育百姓,使他们有别于禽兽。 |
阅读下面文段,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其中体现的儒家思想的理解。
子适卫,冉有仆③。子曰:“庶④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论语》
【注】③仆:驾车。④庶:众多,这里指人口众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铁铉,邓人,洪武中,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调都督府断事。尝谳疑狱,立白。太祖喜,字之曰“鼎石”。
建文初,为山东参政。李景隆之北伐也,铉督饷无乏。景隆兵败白沟河,单骑走德州,城戍皆望风溃。铉与参军高巍感奋涕泣,自临邑趋济南,偕盛庸、宋参军等誓以死守。燕兵攻德州,景隆走依铉。德州陷,燕兵收其储蓄百余万,势益张。遂攻济南,景隆复大败,南奔。铉与庸等乘城守御。燕兵堤水灌城,筑长围,昼夜攻击。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又遣千人出城诈降。燕王大喜,军中皆欢呼。
铉伏壮士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别设伏、断桥。既而失约,王未入城板骤下。王惊走,伏发,桥仓卒不可断,王鞭马驰去。愤甚,百计进攻。凡三阅月,卒固守不能下。
当是时,平安统兵二十万,将复德州,以绝燕饷道。燕王惧,解围北归。燕王自起兵以来,攻真定二日不下,即舍去。独以得济南,断南北道,即画疆守,金陵不难图。故乘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为铉等所挫。
帝闻大悦,遣官慰劳,赐金币,封其三世。铉入谢,赐宴。凡所建白皆采纳。擢山东布政使。寻进兵部尚书。以盛庸代景隆为平燕将军,命铉参其军务。是年冬,庸大败燕王于东昌,斩其大将张玉。燕王奔还北平。
自燕兵犯顺,南北日寻干戈,而王师克捷,未有如东昌者。自是燕兵南下由徐、沛,不敢复道山东。比燕兵渐逼,帝命辽东总兵官杨文将所部十万与铉合,绝燕后。文师至直沽,为燕将宋贵等所败,无一至济南者。四年四月,燕军南缀王师于小河,铉与诸将时有斩获。
连战至灵璧,平安等师溃被擒。既而庸亦败绩。燕兵渡江,铉屯淮上,兵亦溃。
燕王即皇帝位,执之至。反背坐廷中嫚骂,令其一回顾,终不可,遂磔于市。年三十七。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偕盛庸、宋参军等誓以死守偕:和……一起 |
B.南北日寻干戈寻:挑起 |
C.凡三阅月阅:查看 |
D.铉屯淮上屯:驻扎 |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铁铉“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①铉督饷无乏②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
③又遣千人出城诈降④铉屯淮上,兵亦溃
⑤铉伏壮士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⑥铉屯淮上,兵亦溃
A.②③⑤ | B.①②⑤ | C.①②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铁铉机智灵敏善决疑狱,太祖朱元璋赐字“鼎石”。建文初年,他被任命为山东参政。 |
B.大将军李景隆率军北伐时,铁铉负责督运粮饷从无匮乏。李景隆兵败后,各城守军皆望风而溃,铁铉与参军高巍感奋涕泣,从临邑赶到济南,偕盛庸、宋参军等誓死守卫。 |
C.燕王朱棣连续三月攻打济南,主要是企图攻占济南后,即可割断南北,占有整个中原地区,进而图谋金陵,但是没料到被铁铉挫败,只好兵退北平。 |
D.朱棣攻济南时,筑堤挡水,引河水灌城。铁铉决定以诈降之计,诱杀朱棣,但可惜计划失败,引发了燕军更加疯狂的攻势。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乘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为铉等所挫。
(2)燕军南缀王师于小河,铉与诸将时有斩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珍,徐州丰人也。少与庞师古等俱从梁太祖为盗。珍为将,善治军选士,太祖初镇宣武,珍为太祖创立军制,选将练兵甚有法。太祖得诸将所募兵及佗降兵,皆以属珍,珍选将五十余人,皆可用。梁败黄巢、破秦宗权、东并兖郓,未尝不在战中,而常勇出诸将。
义成军乱,逐安师儒,师儒奔梁。太祖遣珍以兵趋滑州,道遇大雪,珍趣兵疾驰,一夕至城下,遂乘其城。义成军以为方雪,不意梁兵来,不为备,遂下之。
秦宗权遣卢瑭、张晊等攻梁,是时梁兵尚少,数为宗权所困。太祖乃拜珍淄州刺史,募兵于淄青。珍偏将张仁遇白珍曰:“军中有犯令者,请先斩而后白。”珍曰:“偏将欲专杀邪?”立斩仁遇以徇军,军中皆感悦。珍得所募兵万余以归,太祖大喜曰:“贼在吾郊,若践吾麦,奈何!今珍至,吾事济矣!且贼方息兵养勇,度吾兵少,而未知珍来,谓吾不过坚守而已,宜出其不意以击之。”乃出兵击败晊等,宗权由此败亡,而梁军威大振,以得珍兵故也。
珍从太祖取濮州,刺史朱裕奔于郓州。太祖乃还汴,留珍攻郓州。珍去郓二十里,遣精兵挑之,郓人不出。朱裕诈为降书,阴使人告珍,约开门为内应。珍信之,夜率其兵叩郓城门。朱裕登陴,开门内珍军,珍军已入瓮城而垂门①发,郓人从城上磔石以投之,珍军皆死瓮城中,珍仅以身免,太祖不之责也。
唐宾者,陕人也。珍屯萧县,闻太祖将至,戒军中治馆厩以待。唐宾部将严郊治厩失期,军吏督之,郊诉于唐宾,唐宾以让珍,珍怒,拔剑而起,唐宾拂衣就珍,珍即斩之,遣使者告唐宾反。使者至夜而见之,太祖大惊,然已夜矣,不能有所发。明日,珍迎谒,太祖命武士执之。诸将霍存等十余人叩头救珍,太祖大怒,举胡床掷之曰:“方珍杀唐宾时,独不救之邪!”存等退,珍遂缢死。(节选自《新五代史·朱珍传》)
【注】①垂门:吊门。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珍为将,善治军选士善:喜爱。 |
B.珍趣兵疾驰,一夕至城下趣:通“促”,催促 |
C.请先斩而后白白:禀报。 |
D.唐宾以让珍让:责备。 |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朱珍“善治军”和对敌时“勇猛过人”的一组是( )
A.太祖得诸将所募兵及佗降兵,皆以属珍 珍仅以身免,太祖不之责也 |
B.立斩仁遇以徇军,军中皆感悦 未尝不在战中,而常勇出诸将 |
C.太祖乃拜珍淄州刺史,募兵于淄青 珍去郓二十里,遣精兵挑之 |
D.珍屯萧县,闻太祖将至,戒军中治馆厩以待 |
唐宾拂衣就珍,珍即斩之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珍年轻时和庞师古等人都跟随梁太祖。梁打败黄巢、击溃秦宗权、向东吞并兖、郓二州,朱珍都参加了战斗。 |
B.秦宗权派遣卢瑭、张晊等进攻梁,这时梁兵还很少,几次被秦宗权围困。梁太祖于是任命朱珍为淄州刺史,在淄、青二州招募士兵。 |
C.在与卢瑭、张晊等人交锋的时候,梁太祖采取坚守城池的策略,让自己的士兵休息,养精蓄锐,等到朱珍带着招募的士兵前来支援之后才出兵击败卢瑭、张晊等人。 |
D.朱珍杀掉唐宾后,梁太祖十分气愤,他捉住了朱珍后,尽管霍存等人纷纷为朱珍求情,但梁太祖指责他们在朱珍杀唐宾时没有为唐宾求情,于是霍存等人退下,朱珍到底被处死了。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义成军以为方雪,不意梁兵来,不为备,遂下之。
②朱裕诈为降书,阴使人告珍,约开门为内应。珍信之,夜率其兵叩郓城门。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颜之仪,字子升,琅邪临沂人也,晋侍中含九世孙。祖见远,齐御史治书。正色立朝,有当官之称。及梁武帝执政,遂以疾辞。寻而齐和帝暴崩,见远恸哭而绝。梁武帝深恨之,谓朝臣曰:“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人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之。
之仪幼颖悟,三岁能读《孝经》。及长,博涉群书,好为词赋。尝献《神州颂》,辞致雅赡。梁元帝手敕报曰:“枚乘二叶,俱得游梁;应贞两世,并称文学。我求才子,鲠慰良深。”
江陵平,之仪随例迁长安。世宗以为麟趾学士,稍迁司书上士。高祖初建储宫,盛选师傅,以之仪为侍读。太子后征吐谷浑,栽军有过行,郑译等并以不能匡弼坐谴,唯之仪以累谏获赏。即拜小宫尹,封平阳县男,邑二百户。宣帝即位,迁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帝后刑政乖僻,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深为帝所忌。然以恩旧,每优容之。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无私乃舍之。
宣帝崩,刘昉、郑译等矫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少主。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昉等草诏署讫,逼之仪连署。之仪厉声谓昉等曰:“主上升遐,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贤戚之内,赵王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备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于是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仪署而行之。隋文帝后索符玺,之仪又正色曰:“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于是隋文帝大怒,命引出,将戮之,然以其民之望也,乃止。出为西疆郡守。
隋文帝践极,诏征还京师,进爵新野郡公。开皇五年,拜集州刺史。在州清静,夷夏悦之。十年正月,之仪随例入朝。隋文帝望而识之,命引至御坐,谓之曰:“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乃赐钱十万、米一百石。十一年冬,卒,年六十九。有文集十卷行于世。(《周书》列传第三十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武帝深恨之恨:嫉妒 |
B.然以恩旧,每优容之优容:宽容 |
C.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假:授,给予 |
D.命引出,将戮之引:拉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颜见远乃至于此 | B.世宗以为麟趾学士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
C.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 | D.乃代之仪署而行之 |
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之仪幼年颖悟,长大后,喜欢写词赋,曾经给梁元帝进献了一篇《神州颂》,文辞典雅富丽,梁元帝亲自回书称赞他的才能。 |
B.颜之仪曾被选为太子侍读,可后来太子征讨吐谷浑时,在军中有不轨行为,其他人都因不能纠正辅助而受到责罚,只有颜之仪因为屡次劝谏而获赏。 |
C.宣帝去世后,刘昉、郑译等人伪造遗诏,让隋文帝接替宣帝做皇帝,颜之仪知道不是宣帝的旨意,拒绝相从。 |
D.隋文帝做了皇帝后,将他征回京师,加封了他爵位,认为颜之仪是一位能“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人。 |
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无私乃舍之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苞字威豪,甘陵东武城人。从兄忠,为中常侍,苞深耻其门族有宦官,不与忠交通。
初仕州郡,举孝廉,再迁广陵令。视事三年,政教清明,郡表其状,迁辽西太守。抗厉威严,名振边俗。以到官明年,遣使迎母及妻子,垂当到郡,道经柳城,值鲜卑万余人入塞寇钞,苞母及妻子遂为所劫质,载以击郡。苞率步骑二万,与贼对阵。贼出母以示苞,苞悲号谓母曰:“为子无状,欲以微禄奉养朝夕,不图为母作祸。昔为母子,今为王臣,义不得顾私恩、毁忠节,唯当万死,无以塞罪。”母遥谓曰:“威豪,人各有命,何得相顾,以亏忠义!昔王陵母对汉使伏剑,以固其志,尔其勉之。”苞即时进战,贼悉摧破,其母妻皆为所害。苞殡敛母毕,自上归葬。灵帝遣使吊慰,封侯。
苞葬讫,谓乡人曰:“食禄而避难,非忠也;杀母以全义,非孝也。如是,有何面目立于天下!”遂欧血而死。对下面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苞深耻其门族有宦官耻:以…为耻 |
B.垂当到郡,道经柳城道:道路 |
C.视事三年,政教清明视事:执政 |
D.何得相顾,以亏忠义亏:损害、败坏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苞母及妻子遂为所劫质 ②为击破沛公军 |
B.①贼出母以示苞 ②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
C.①与贼对阵 ②失其所与,不知 |
D.①尔其勉之 ②则或咎其欲出者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与赵苞母子以弃孝尽忠相勉有关的一组是( )
①苞率步骑二万,与贼对阵 ②抗厉威严,名振边俗
③义不得顾私恩、毁忠节④何得相顾,以亏忠义
⑤苞即时进战⑥遂欧血而死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⑤⑥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为子无状,欲以微禄奉养朝夕,不图为母作祸?
(2)如是,有何面目立于天下?